slogon
打开

动静深度丨小山村里的“大时代”——冯仕金50多本工作笔记里的改革账

动静原创
1696162200
动静原创

从担任村民组长到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至今,余庆县满溪村党支部书记冯仕金写下了50多本工作笔记。时代滚滚,改革发展的脉搏始终紧紧牵动着这个小山村。改革向前,难度逐步升级。冯仕金说:“改革越难,越有价值。”

冯仕金

一个橘子引发的思想解放

“柑橘是个致富产业,必须要大力推广。”——冯仕金写于1989年7月10 日工作笔记。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开放的气息也吹到了满溪村。

柑橘在当地虽早有零星种植,但村民们从没想过把它当作致富门路。

从传统种植转变为商品种植——难在思想解放。

“到处秃岭荒坡,村民住柴棚草窝。有女不嫁罗家坡,爬上山顶打哆嗦。”如同这段顺口溜一样,1981年,满溪村罗家坡组31岁的周清泽家,穷得揭不开锅。

周清泽

穷则思变!大家都盯着粮食的时候,周清泽却把眼光放在了柑橘身上。有人为他担心,“这能当饭吃吗?”

尽管身边满是怀疑,周清泽没有打退堂鼓。“改革开放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1983年,周清泽培育柑橘苗6万株。次年,他移栽了3亩,剩下的柑橘苗卖了14000元。“像做梦一样,人家都叫我‘万元户’。买了台‘华日牌’电视机,全村都跑来看。”现在回想起来,周清泽还满是自豪。

事实让大家意识到,柑橘是个好东西。1989年,21岁的冯仕金当选为村民组长。7月10 日,他在笔记本上写到:柑橘是个致富产业,必须要大力推广。

上世纪90年代初,满溪村开始推广种植柑橘。在老支书周修平的带领下,拉开了产业致富的序幕。

李登慧

思想的活水被打开,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李登慧家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2007年,她家花15万元建了新房,先后买了3辆车。李登惠说:“没有柑橘,不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因为种柑橘,早在2001年,满溪村年人均收入已达8000元。目前,果园面积3600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从一座民宅开创的新模式

“路面拓宽困难,涉及到的村民不同意占用自己的宅基地,需要协调。”——冯仕金写于2006年7月10日工作笔记。

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生了更大变化。“富、学、乐、美”也在满溪村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四在农家”的发源地、贵州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建设民居新模式——难在协调利益。

说起“四在农家”,冯仕金说:“根本就是农民生活富裕了,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

村里很多道路狭窄,要改善居住环境,需扩宽道路。有的围墙要拆、有的宅基地被占、有的庭院要让路……2001年,“四在农家”在满溪村启动,一场场纷争也由此开始。

2006年 7月10日,时任村主任的冯仕金写到:路面拓宽困难,涉及到的村民不同意占用自己的宅基地,需要协调。

在罗家坡组,因为要占用一户村民家60平方米的土地,最终经过协商,由全组村民每年凑120斤大米作为补偿,这一坚持就是20年。村民周清泽说:“车进不了村,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困难,必须要解决,大家很齐心。”

8年时间,组织召开1000多次协调会,500多户拆围墙、让出宅基地和庭院,最终建成了美丽的民居。村民们逐溪而居,民居错落有致。

美丽的山村吸引来游客,每到节假日,村里的农家乐至少要接待400人次。“多的时候,每天大概有6000元营业额。”村民杨正飞的农家乐时常客满。

2008年,满溪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四在农家”成贵州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并进行推广。

一根大葱倒逼思路转型

“土地划分边界确认困难重重。群众的土地,自己商量分配方案,自己动手划边界,有错大家现场纠。”——冯仕金写于2022年6月10日工作笔记。

2020年,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乡村振兴——难在找准产业。

对于满溪村来说,这条路颇为曲折。2019年,满溪村将原本零星种植的大葱规模扩大到600亩。当年,破田埂、平整土地,轰轰烈烈进行规模化种植。但因为种种原因,刚种植两年的大葱价格直线下跌。到2022年,大葱产业宣告失败。

大葱产业难以为继,原本的土地界线也没有了,土地闲置危机迫在眉睫。

2022年6月10日,村支书冯仕金写到:土地划分边界确认困难重重。群众的土地,自己商量分配方案,自己动手划边界,有错大家现场纠。

因为确定土地界线的问题,每天都有几十位村民到村委会要说法。通过半年时间的处理,土地界线的事才画上句号。

经过这次教训,村干部们认识到,产业发展必须稳扎稳打。冯仕金说:“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我们依托‘两山一水一坝田’的地理优势,着力打造千亩粮油轮作示范带,发展粮油、果蔬两大产业。”

满溪村总人口 4567人,仍有830人外出务工,但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了家乡。村民代有禄说:“回家乡,看人家种地瓜。这几年,他们收益好。我也种了一亩二分地,大概收500斤籽(种子),一万多块钱。明年还要扩大规模。”

代有禄

现在,满溪村年人均收入18000元 ,村集体资金200万元。大家还在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夜幕来临,在院坝里,冯仕金和村民们又坐在了一起。产业如何做?大家各抒己见。

“没得水灌溉了。”

“要是安装成喷灌,就好了。”

“不能各搞各的,要统一规划……”

这些话,冯仕金都记在工作笔记里。他说:“只要我们团结,没有任何事办不好。”

50多本工作笔记,冯仕金记录的是大时代背景下,满溪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新时代,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日益广泛。“只有敢闯、敢干,才能找到出路,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冯仕金说。

余庆融媒体中心熊艳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陈久菊 陈艳 何天洋 宁波

编辑

王涛

责编

何天洋

编排

李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