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我欣赏的饮酒态度是“唯酒无量,不及乱”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70368170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在高阳酒徒们看来,喝酒的妙处,在于微醺时的陶然,可惜我酒量实在太差,微醺的阶段往往稍纵即逝,不大能感受饮酒之乐。

最近读到一本英国人马克·福赛思所著的《醉酒简史》,引经据典又不失幽默,开篇就写到,“我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什么是醉酒。这种开诚布公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因为打算撰写醉酒历史的这个家伙竟然声称自己不懂得什么是醉酒。但坦率地说,假如作家们都因为对这样的小事懵懂无知而止步不前、无法写作的话,那么书店中肯定空空如也。说到底,关于醉酒,我还是了解一些的。我从14岁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有关醉酒的内容”。

不爱喝酒,或者说没怎么喝醉过酒,也能写一部关于醉酒的历史,倒是很搭我的脾性。

据福赛思的研究,醉酒是矛盾的集合体,有时候它能挑起暴力冲突,有时候能带来和平;它能让我们纵情高歌,也能让我们安静入睡。对希腊人来说,它能考验自控能力;对北欧人来说,它是诗歌的源泉。它能给君主带来快乐,也能导致他们垮台;它是穷人的慰藉,也是他们贫穷的根源;对政府来说,它既是骚乱的起因,也是财政收入的手段;它既能证明男性雄风,也能消除男子气概……醉酒是瘟疫和杀手,也是上帝的礼物。

正因为这种矛盾,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对酒的态度,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大幅摇摆的。

在书里,你能扎扎实实地看到世人对于美酒的热爱。比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这样赞美醉酒的美妙:“微醺能够创造奇迹。敞开心扉,实现愿望,给懦夫带来勇气,消除内心焦虑。美酒能让人才思泉涌,解放穷苦之人。”

不过,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好像爱酒的始终是多数派,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爱喝酒的人,总能给自己找到看似不容置疑的借口。

我们当然也知道,也有不少地方对酒是严格禁止的。在狂热和禁止之间,古希腊人和古代中国,对酒的态度则更理性中庸。

福赛思这样概括中国古人对酒的态度,“这东西不错,但也很危险,或许应当定为非法物品”。据他说,儒家用礼仪和礼制来控制饮酒,饮酒不被禁止,但主要局限于正式场合,比如庆典、葬礼和十分讲究的正式宴会。而礼仪被视作社会秩序的基础。

我自己很欣赏孔子关于喝酒的那个说法,叫做“唯酒无量,不及乱”。宴席之上,酒可以不限量,但不能醉到一塌糊涂。

前几年,有个朋友自己做了一款酒,让我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喜欢孔子这句话,于是就改了一个字,命名为“不及醉”。随手还拟了一副对联相赠,叫做:“蔑尔点尘侵世事,悠然尊酒慰平生。”后一句,用的是俞平伯先生的现成诗句。

我的意思无非是说,尽管喝,但别喝到烂醉。总而言之,还是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醉,但别醉到乱来,嗨,也别嗨到烦人。

这是个不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真正的爱酒人士,在面对一瓶历经五大工法、三十道工序和一百六十五个工艺环节匠心酿造的汉酱(匠心传承)时,就很难把持得住。

汉酱(匠心传承)

上个礼拜,我就寄了几瓶汉酱(匠心传承)给一位外地的老友。这是个真正的酒人,不仅酒量好,也懂酒,用他自己的话说,晚上菜好,就应该独酌几杯,而一周里至少有四五天菜都不错。

他老兄酷爱贵州的酱香型白酒,我每每给他寄酒,都要好心的提醒一句,多存放两年,酒质会更佳。他的回答多半是,“好好好”。其实,放不放得住,只有天晓得。

反正他已经开了一瓶汉酱(匠心传承)喝完了,微信里告诉我,“酒很好,不用存放就已经很好了”。

我感觉,他是在微醺状态下发的微信。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