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贵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梳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做足做好精深化文章,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画眉鸟,飞出山,迎客歌儿唱得欢.....”
走进兴义市万峰林景区里的布依八音堂,一首用布依语演唱的《迎客调》,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这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坐唱”,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游客王雨菁说:“很有特色,完整地看完了。万峰林特别有烟火气,不仅看风景,还有表演、展览。”
从2018年起,万峰林景区就开始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在景区内设置扎染和蜡染体验、少数民族服饰旅拍等10多个项目,让观光游不再单调,也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
“我们围绕以文塑旅,做了创新和提升,主楼陈列八音坐唱的乐器,通过多媒体让游客观看乐器演奏方式,今年还把布依八大碗植入进来,提供给游客一个全方位的吃住行游购娱的体验基地。”万峰林旅游集团山水贵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韦珍向记者介绍,与2019年相比,今年万峰林的人流增长了45%。
以文塑旅,贵州坚持把特色文化注入旅游产品、景区景点,塑造好山好水好故事。
夜幕降临,在荔波县瑶山古寨广场上,村民们正为游客表演瑶族传统舞蹈,让游客实地实景感受到瑶族同胞的民俗民风。
“非常精彩,这种民族文化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来自北京的游客牛彦军表示。
“以白裤瑶为主题的民族舞蹈,是古寨的热门演出,演员都是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博说,“活态的文化展示,丰富了白天的山水游,带活了夜间的文化游。”
荔波县依托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先后建成瑶族陀螺竞技等非遗工坊,打造“茂兰竹编”等非遗文创品牌,推出“瑶山瑶人”等文化演艺节目,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常态化。
“希望游客不仅能够感受到我们小七孔景区、茂兰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珍宝,也能感受到我们文化瑰宝的魅力。”荔波县文旅局副局长覃晓康说。
以旅彰文,依托旅游市场的人气,激活文化活力。今年以来,贵州路边音乐会、“村超”、“村BA”等民间活动,将当地群众的欢乐与活力通过游客带给更广泛的观众,成为全国“出圈”的独特文化景观。
“旅游是一个传播渠道,贵州在地文化与时尚结合的新兴文化产品,通过更多游客的参与,在更多渠道和平台上面得以展现。”贵州省旅游人才发展促进会会长朱曦说,“因此也让全国人民更加了解到我们贵州的文化现象,让更多的游客因为旅游新兴业态再次来到贵州。”
一组数据显示出贵州文旅融合的强劲活力:今年1至10月,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游客人均消费额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12.5%、119.6%、106.3%。
通讯员:兴义融媒 荔波融媒 陈念念 韦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