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余庆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排污治污、垃圾分类、公厕治理、发展乡村旅游业等多种举措,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村容村貌,让广袤乡村成为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走进余庆县白泥镇哨溪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古色古香的围墙,宽阔有序的公共休闲广场映入眼帘……这里通过科学规划、党建引领、干群合力改变了以前破旧乱的村容村貌。
哨溪村内主要由一条村道贯通。此前,这条村道较为狭窄,道路两旁半米高的杂草还会阻挡视线,会车十分不便。经过改造提升,道路拓宽了,两旁还修建了围栏,重新做了绿化,与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
过去,哨溪村没有停车场,村民的车辆随意停放,缺乏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哨溪村通过村民理事会讨论,修建了两个停车场和近500平方米的公共休闲广场,还增设了十几个健身设施、充足的路灯和多个可供村民休憩的座位。“自从村里有了这些公共空间,我们也有了聊天、聚会的地方,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今年68岁的村民何值国高兴地说。
随着村里的环境变好,村民们对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有了追求。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通过白泥镇党委、政府的科学指导,村民充分商议,决定将各家各户的禽畜笼舍统一迁移至村庄外围,划定专门的养殖区域,将禽畜养殖与村民的生活区域分离开来。
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公共用地不足。由于哨溪村缺少公共用地,若要改造便需要说服村民将废弃的旧房、荒地让出来。为了做好群众工作,白泥镇党委派党员干部至哨溪村蹲点指导工作。哨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登武说:“哨溪村的党员虽然不多,但是在人居环境改造中他们都奋勇当先,带头让地、带头干活,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2022年以来,白泥镇干群同心,积极开展各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共计出动党员干部开展活动2000余人次,群众投工投劳参加活动1438人次,对哨溪村公共区域环境、道路交通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大幅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了整洁有序、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敖溪镇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在全镇5村一社区设置118个垃圾回收点,放置环卫钩臂式垃圾箱、地埋式垃圾桶,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处理,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初冬时节,走进敖溪镇什字村青杠坳村民组,青山、田野、房屋与直通家门口的通组路构成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74岁的宋应奎告诉记者,青杠坳村民组能有如今这样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全都得益于政府在村寨口设置的垃圾回收点。
敖溪镇什字村青杠坳村民宋应奎说:“由于寨子人员比较集中,以前没有垃圾回收点的时候,大家的垃圾都是朝着树林里、河里乱扔,除了普通的生活垃圾,还包括死鸭子、死猪,寨子里到处都是垃圾,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臭味,特别是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特别恶心。”
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2018年,该镇逐渐在5村一社区30户以上村民组设置垃圾回收点,放置环卫钩臂式垃圾箱,积极引导村民营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的良好氛围,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建设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青冈坳村民组在这样的氛围中发生着变化。
敖溪镇什字村青杠坳村民宋应奎说:“有了这个垃圾回收点后,大家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开始嫌麻烦到后面都愿意主动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现在走到哪家,都看不到垃圾了,环境卫生干净了,傍晚,大家都愿意出来散散步,聚一聚。”
垃圾回收点的设置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的难题,也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需要定时定点才能扔垃圾带来的不便。家住敖溪镇胜利社区的余在勋告诉记者,以前每天只有在垃圾车路过自家门前时,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才能扔掉。
余在勋说:“有时候垃圾车来的时候我们在楼上,等我们下来垃圾车已经走了,垃圾只能留到第二天扔,放在家里很臭,不卫生。”
如今,垃圾回收点就设在余在勋家附近,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产生后能及时入箱,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定时收运,门口干净整洁了,整条街也靓了起来。
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的设置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扮靓了美丽乡村,也让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小。
吴霞是一名环卫驾驶员,从事环卫工作6年,谈起以前的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吴霞一脸无奈。“以前没放这个垃圾箱的时候,我们请工人请了四个,五六天只清理得到一个村民组的垃圾。”
如今,吴霞的工作就是开着环卫车到全镇各村、社区回收点,将垃圾箱置换转运到乡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打包,便于转运到县城垃圾集中处理点处理。
“现在放了垃圾箱了,我们有三个环卫驾驶员,每天,从早上到下班时间就能把我们敖溪镇范围内的垃圾箱收运完。”吴霞说。
如今,敖溪镇绿水青山处处是景,美丽宜居,还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文明村镇、生态城镇等荣誉称号。(余庆融媒 王永娟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