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历史笔记 | 开办官书局、改造旧学堂……这位贵州学政推动了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

动静原创撰稿:范同寿
1659323040

隋唐以后的历代王朝都靠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往往都在各省设立名称与职责不同的学官。北宋时期的学官称为“提举学事司”,元朝设置“儒学提举司”,明朝设包括“提学佥事”和“提学副使”在内的提学官,作为地方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清朝的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又称学政、学台、学宪,始设于康熙年间。清代学政每省一员,任期三年,地位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相当。不过,学政在名义上虽属京官,带有“钦差”性质,含金量却不高,除了教育、科考之外,不能干预地方上的其他事务。学政的最大优势在于:凡乡试中举者,学政拥有“座师”名分,一旦举子高中进士、位极人臣,“座师”多少也跟着沾点光。

有清一代,出任贵州的提督学政的有好几十人。其中,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最深、最受后人称道的,当数乾隆时的洪亮吉、道光时的程恩泽与光绪时的严修三人,但前两人对贵州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程度都远远不如严修。

严修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生于直隶天津。其父严克宽曾为国子监生,候选员外郎,后改经营盐业。严克宽喜好理学,喜将儒家理论化于日常生活。严修受父影响甚大,十六岁即随父承办赈务,到乡间巡视贫苦户生活,故其17岁时足迹已踏遍天津西、北两郊。严修23岁中举,翌年得中会试,改庶吉士,来贵州前先后获补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直隶省乡试试卷磨勘官,曾被光绪皇帝召见过三次。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严修获授贵州学政,九月离开京城,于同年十一月抵达贵阳就职。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二月十五日任满离筑,为时整三年零一月。关于严修其人及其在贵州任职三年期间的贡献,既往研究与宣传的文章很多。从严修这个人的一生来看,其后来之所以全力投入近代教育的发展,成为维新变法的积极参与者,与其出任贵州学政的经历不无关系。正由于此,对于严修如何提督贵州学政这个问题,才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

严修在京城受命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出都,取道河南、湖北,由湖南常德、武陵入黔。十一月下旬抵贵阳就职。临行前,他刻意对黔省状况做了深入了解。当得知贵州因地处边远,风气较为闭塞后,尽管长期养成了克勤克俭、轻车简从的习惯,从京城到贵州的途中,仍带了整整14大箱书籍。在接过提督贵州学政大印的当天,严修即上折奏报接印经过,表示要“严去取以覈真才,慎关防以祛诸弊,揆圣贤立教之意,有行重于有文;体朝廷眷士之心,所习必课诸所用。”这段话正是他任职贵州3年中一直恪守的宗旨。

严修就职贵州学政这一年,正是国内局势发生了激烈变化之际,甲午战争的失败将洋务运动的成果化为乌有,造成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再次证明了封建统治制度的腐败和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马关条约》的屈辱,直接导致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方兴未艾的民主革命运动。而这一时期的贵州正处于咸同风暴之后,加上清政府对青岩、开州(今开阳)、遵义等教案的处置,人民群众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外国侵略者的横行不法极度不满。省境内虽已有求变思潮的涌动,却因地处偏僻,交通不畅,维新思想的传播较周边省区相对迟滞。

经过一番考察,严修发现贵州的情况与事前的预估一样。在他与贵阳的书院师生交谈时,发现竟无一人读过《林文忠公奏稿》《左文襄公奏议》之类的书籍。直到前往遵义视学,才看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与上海出版的首期《时务报》,这使严修深感改变贵州信息闭塞,鲜与外界交往状况之紧迫。忆及途经湖南武陵时,太守谭芝云曾向自己提及:“黔省宜设书局,运各省局本如天津例,由海道入江,道常德,常德至镇远一水可达,到镇远再易驮杠,每驮可载两箱,但使当道肯为,固无患其难也。”结合实际感受,严修决定将创办官书局作为提督贵州学政的第一件事。

根据严修本人《蟫香馆日记》所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二十日即“与仲滋太守(知府)议设局购书,仿津局例”一事,这时距他到任才20余天。次日,严修拟出书局章程草底,两天后拟出购书局书目、价目等,并用白纸缮清,总计各类书籍34种,共9千余册。次年正月十四日,严修“写信致首府,为运售官书事”。仅仅70余天,集购运、刊刻、销售于一体,与位于今贵阳慈善巷内原资善堂书肆合并后成立的贵州官书局(后人曾称为慈善堂或贵阳书局),即正式鸣锣揭牌。官书局的开办与运营,不仅疏通了近代新思潮在贵州传播的渠道,更是贵州出版印刷事业的发端,在贵州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蟫香馆日记》载,严修到任的第二个月——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便已在贵阳商刻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周书昌所著《先正读书诀》一事,决定“照原版放大两行,款式仍旧”,并根据字数确定“凡二万九千余字,刻工二十二金,写工五金”。刊刻过程中,严修不仅参与校勘,并亲自撰写书序。同年八月二十五日该书印刷完成,“送抚、藩、邵(实孚)前辈、黄(镜虚)、廉访(按察使)、文观察(道台)仲滋、严绍光、李章式、邵、黄、严、文五处,并配《书目》各十本”。仅8个月时间即从编排、校勘、付印到成书,这种速度,即便比照当今通行的出版周期,时间也不能算长。

继《先正读书诀》之后,同年十月初五,官书局即开始刻印王阳明的《尊经阁记》,九月开始筹划刻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书目答问》系张之洞在四川学政任上耗时两年,从2200多种常见重要典籍中精心筛选编辑而成,对解决学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严修选定刻印此书,对当时的贵州学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同年五月,严修在讨论筹办刻书会的同时,又有刻印《书算》一书的考虑,并在刻印过程中亲自改定算学会章程。据《蟫香馆日记》所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二十三日,学古书院山长雷(廷珍)带来“新刻《提要总序》样本”,该书应为今在贵州仍有存本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部类序》。由以上观之,在严修的主持下,贵州官书局成立后仅一年零一个月,便刻印出版了5部图书,这种节奏也从侧面反映出严修其人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他一些资料及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贵州官书局刻印的书籍还不止上述几种。其如(清)佚名著《四书正蒙三辩》、张之洞的《轩语》、田雯的《黔书》、张澍的《续黔书》、英人所著《幼学操身》,都有贵州官书局刊刻的资料佐证。当然,除了刻书,经营贩售他省刻印的书籍,也是贵州官书局的业务之一,而这项业务虽以赢利为目的,客观上却解决了贵州交通梗阻,信息闭塞,广大民众渴望新知识,了解文化新动向的需求。

改造旧式学堂,创办新式学校,是严修提督贵州学政另一项重要政绩,也是其对贵州最大的贡献。

清代的贵州书院办得较多,其中以贵阳的贵山、正本、正习书院最为驰名。正习书院创办于嘉庆五年(1800年)位于贵阳城南,故又被称为南书院,光绪年间改名为学古书院。严修权衡之后,决定将精力放在学古书院的改造上。他除将自己带来的十四箱书作为书院用书外,又捐出俸银再增购一批书籍。同时令各州、县保送优秀生员到书院住斋学习,首批从荐员中选拔出40名。

严修对学古书院的改造,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坚决贯彻崇实学、育真才的办学宗旨,这是能否办好一座学堂的根本所在。在严修看来,学员要有实学,除了多读书、苦读书,没有其他捷径,故他严格“以看书之多寡,作为士子勤惰考察之标准,学官奖惩之参证”。并每月终审阅读书日记、省身札记,对成绩优异者,给以书资与膏火的奖励。以此彰示:只有崇实学,树立良好的学风,学堂才能培养出有用之才。

其次,对学堂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严修以自身入仕以来的所见与感受,深知熟读经典固不可缺,但若墨守旧法,不借用他山之石,学习西方新知识,国家积贫积弱之现状极难改变。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结合贵州实际,在学古书院开设西学课程,宣布就读生员以经史、算学为主,兼习时务、政要。自己则每天前往学习处督课,遇生员不懂算题时,亲自为其解答。在科举考试尚在进行的年代,这种对书院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改变,本身就是对旧式教育的一种突破。这对那些一门心思想着通过科举一举成名,只埋头熟读经史而去应试的生员,无异于当头棒喝,促使他们去学习西学,开阔眼界,以备将来能成为变法强国的有用之材。学员们所经历的这种改弦更张,几乎等同一种脱胎换骨。

第三,严修直接以自己的思想之变转换成学校之变,率先在贵州创办以传播维新变法思想为主的经世学堂。学古书院的改革是一个渐变过程。严修就任之初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置,仅是改革书院的一场开台锣鼓。甲午之战后,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此时,身在贵州的严修,深切感到改革旧式教育已刻不容缓。正如他在《复柯逊庵太守》中所言:“科举法之弊,人才之衰,至今斯极!若一无变通,似于作育之道亦有未尽。”为加速新思潮的传播,他特意捐出自己的养廉银大量购买西学书籍,让学生广为阅读。并再对学堂教学作出进一步改造,亲自拟出32字学堂箴规:“义理之学,孔孟程朱;词章之学,班马韩苏;经世之学,中西并受;中其十一,而西十九”。学堂按此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之后,逐渐发生了质的蜕变,原来的旧式书院影子渐次消失,新式学堂的形象定格下来。

尽管目前可见的文献中,尚无严修直接给经世学堂正式命名的记载。但在严修担任学政期间,通过他不断对旧式书院的改造,3年时间,一座以经世之学为主的新式学堂,已然率先在贵州诞生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贵州经世学堂的问世,时间上比黄遵宪等人在湖南长沙所办的时务学堂还早了半年有余。由此也可理解,后人其所以始终认定,贵州经世学堂为严修所创办,综观整个经世学堂的创办过程,这种看法应该符合历史实际。至于何时授名与挂牌,那已经只是一种仪式类程序。

严修提督贵州学政的3年,除了一改贵州学风,通过官书局的创办、学古书院的改革、时务报的传递给贵州带来了维新变法的新思想外,更是其本人教育改革思想从奠基、实践、进而走向成熟的可贵经历。正是有了这段难得的经历,导致了严修思想上的突破性变化,以致他后来北返任学部侍郎后,推出了许多有益于中国教育改革的举措。其后辞职返乡,他又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以他为首创办的南开大学,坚持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以至严修本人被视为“南开之父”,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凡此种种,与严修提督贵州学政的生涯,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这方面,恰恰是当代研究严修这个历史人物时不宜忽视的。

编辑

王青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