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周二20点10分,贵州六频道《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纪录片《大山的守望》,该片描述了岜沙苗寨古老风俗和节日习俗,秋千节、岜沙男孩的成人礼、芦笙节等,以及岜沙人的生活。敬请届时收看。
岜沙苗寨是贵州省从江县的一个苗族村寨,仍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习俗,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在苗语里意为草木茂盛的地方,岜沙人生活在这片茂盛的森林中,他们崇尚自然,敬畏祖先,以树为神。
岜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村寨,每年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来这里旅游。接待游客已经成为岜沙村民的日常工作,岜沙村的导游引领客人们走进村寨,来到岜沙的芦笙堂,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岜沙村民在这神圣的地方跳起芦笙舞,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岜沙由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五个自然寨组成,其中的三个自然寨组织了两支表演队,轮流为游客们演出节目,展示岜沙独特的民族风情。
岜沙青年的情人节——秋千节
秋千节是岜沙的传统节日,是年青人的节日,也是全村人参与的节日。相传很久以前,岜沙附近的森林里经常有野兽、盗贼出没,寨子里的年轻人便轮流在山坡上站岗放哨,为了看得更远,姑娘小伙们荡起了秋千,后来演变成年轻人恋爱约会的秋千节。
制作秋千绳的原料是糯米草,糯米草要经过浸泡和锤打,纤维会变得柔韧,搓成的草绳才会更加结实。
搓秋千绳是一个责任重大的事情,多由寨子里经验丰富的老人承担,他们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年青人。
秋千节到了,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到守垴坡。守垴在苗语里是“守望大山”的意思,以前年轻人在这里守山放哨,现在年青人在这里谈情说爱。茂密的森林掩护着守垴坡,情投意合的姑娘和小伙子荡着秋千飞向东方,欢声笑语荡漾在群山之上。
岜沙男孩的成人礼—— 镰刀剃头
在岜沙的传统中,男人头顶的发髻是青山的象征,连接着祖先蚩尤的灵魂。用镰刀剃掉男子头顶四周的头发,意味着除去杂草,树木才会长得更加茂盛。
在岜沙人看来,人生也和一茬茬的稻谷一样是一次次的轮回。岜沙男孩到了15岁,要举行成人礼,成人礼是每个男孩必须经历的人生仪式,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把孩子的一头长发剃去,只留下头顶的一撮,然后梳成高高的发髻,通过这样的仪式、有了这样的装束,男孩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枪手,也才有资格吹芦笙、游方、结婚、生儿育女。
岜沙村民的祭祖节日——芦笙节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这天是岜沙村的芦笙节,岜沙村民要在芦笙堂吹奏芦笙缅怀祖先,欢庆丰收,祈求祖先保佑村民平安。一年一度的芦笙节是岜沙人最盛大的祭祖节日,也是青年男女交往恋爱的节日,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加。
全村人来到坡脚,芦笙队在各寨鬼师的带领下,列队面向东方,用倒退行走的方式,一起吹着芦笙,一起缓缓地向山顶的芦笙堂行进。
到达芦笙堂后,各寨的芦笙队按照传统的位置和次序吹奏芦笙。
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芦笙就成了传承苗族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寄寓着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岜沙这片土地草木茂盛村寨兴旺,岜沙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他们认为这是对祖先的尊重与怀念,是对民族自身的尊重与保护。正如人类学家所说:“只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民族才活着。” 历经漫长的岁月,岜沙人依然保持着如此古老而又鲜活的文化,这是岜沙人的传奇,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活力也就是保持了一个民族生存的活力与希望,一个民族保卫自己的文化也就是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民族文化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在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六频道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