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朗读的这篇文章,摘选自抗美援朝战地记者西虹所著的《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一书。西虹于1952年参加全国文联赴朝鲜创作组,在抗美援朝战争最前线,真实记录了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那些血与火的日子。
今天,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播苏东方朗读这篇战地日记,以纪念70年前的那场战争,和那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战的英雄们。
《抗美援朝战地日记》(节选)
西虹
1952年4月25日
阴天,蒙蒙雨下了半天,傍晚前,天上出了太阳。
值班通信员从山上采来一束雪白的野梨花,栽在罐头盒里,给办公室增色不少。汽灯纱罩没有了,洞里整天点蜡烛。黄昏,王副师长的屋里安了一个报话机,我们从那里收听祖国的广播,听京戏,直到深夜。344团二营防地,驿谷川上的桥坏了。工兵连长带来十几个战士冒雨赶到前线,接受修桥任务。午后,工兵连长说明天起修,今日准备材料,想要点坏电线。值班参谋在电话上说:“没有,上山找藤条吧,山上趴着的藤子有的是。”
午前,炮27团的一位电话兵来师前指找他的哥哥。电话兵叫张子林,20岁左右,黑红脸膛,说话大声干脆。他展开小日记本,找出他哥所在部队的代号,说是去年他哥哥从阳德往家写过信,那时他正回国领取祖国人民捐献的大炮,正在郑家屯他的故乡驻军。弟兄俩几年未见,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哥哥的下落。
他说他哥是解放过来的,1948年解放四平的时候被解放的。那时他在郑家屯街上摆小摊,第一次碰到哥哥,当即给哥哥一些钱,见哥哥随俘虏大队北去了。他哥哥解放后正式参军的第十天,他也参了军。以后他知道哥哥在机枪班工作,去年又知道哥哥当了副班长。一位值班参谋认得他哥哥,并说他跟他哥哥的面貌一个模样。这一来,张子林高兴了,几次要问个究竟。参谋答不上,张就说:“大概人没有了,是怎么就说吧,牺牲没关系,牺牲也光荣。”
他又说道:“我母亲问我,朝鲜子弹炮弹像下雨,你怕不怕?我说您老人家能自在地在明光大道上走,朝鲜老百姓可不能像咱们这样,怕死我就不出国抗美,需要的话,牺牲我也没关系。”
他的声音很激动。参谋给他摇了摇二营,细问之后,才知他哥在五连火力排当火箭筒班长,现在正在168.0高地坚守前沿,离此将近20里路。后来张子林便说:“你给他写封信吧。”参谋问道:“写什么信?”顺手从文件堆里取出信纸信封。张子林说:“就写太平信吧。”参谋便提笔写起来,无非是二人在前线抗美,你在前面坚守阵地,我在后面支援杀敌立功。张子林说:“我妈有病他知道,去年我给我妈买了些药病已治好了。日用品他缺什么可给我来信,肥皂我还有20多块,我们炮兵好带这些东西。”
参谋照着嘱咐,写毕了给他念一遍。张子林说道:“补充一点,坚决完成任务,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撤离阵地时要鼓动大家情绪,决不退后一步。”参谋越听越受感动,说的是写太平家信,实际是弟弟给哥哥下挑战书,当即另找好纸,重写一遍,口里感叹道:“这得好好写啦,不简单!”参谋第二次把信写好,念罢,张子林才点头同意,并掏出一个装信管用的小铁盒,卷支黄烟吸着。这弟兄俩碰得真巧,兄在前沿,弟在炮兵,炮兵又配属这一线,弟兄俩也在协同作战呢。
统筹:周倩
摄像:黄堇茗 邵小芮
视频剪辑:余苏阳
灯光支持:金明 姚慧琪
技术支持:肖后勇 张维
(实习生黄雨嫣对本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