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贵州第一大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全长1050公里,在贵州境内就有884公里。
翻开贵州地图,只见乌江分别从毕节的威宁和赫章发源后,一路向东汇集,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流淌132公里后,从重庆涪陵汇入长江。
世世代代饮着乌江水长大的沿河人民,对这条“母亲河”有着特殊的情谊。
“她好,我们才能好,绝对不允许污染她。”在乌江上开了几十年客运船的肖师傅常年和水打交道,谈起乌江的保护,他语气斩钉截铁。
“我们的船每天一趟,经过思渠古镇、洪渡古镇、重庆酉阳县龚滩古镇等,沿途大大小小的码头无数,船是两岸居民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肖师傅说,由于行船的航线风景优美,是乌江画廊景区的核心区域,沿途乘客多,如果出现乱扔垃圾的情况,会及时制止,船上的垃圾和厕所污水,都是专门存放,集中清运,决不允许直接排放到乌江里。
守护一汪碧水,当好乌江在贵州境内的“守护员”,沿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设县级河长22人、乡级河长66人、村级河长294人,建立了“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河湖治理,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沿河坚持源头治理,水岸同治。在水面上,积极推进“零网箱”,拆除乌江干流和支流网箱养鱼6300余亩,在册的169艘渔船全部拆解,多举措加强渔民转产安置,部分河湖水域岸线逐步恢复。
在岸上,针对乱围乱堵、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河库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谋划河湖管理工作,开展河道水生态工程性修复16公里。加快污水处理,建成日处理污水1.4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板场、黑水、泉坝、甘溪、客田5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快速推进,拟于4月底投入运行,届时全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将实现全覆盖。
沿河还着力构建绿色产业格局,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十三五”期间,沿河共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4.06平方公里,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发展中药材、茶叶、蔬果、畜牧、旅游等生态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沿河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0%,湿地面积超过5万亩,有力改善了乌江水质。
以法为器,沿河制定了《乌江沿岸生态保护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还实施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责任人,针对性地制定“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同时,沿河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把河长制列进村规民约,以院坝会、群众会、连心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河长制的宣传活动,涌现出一批党员河长、乡贤河长,在全县形成了“共责、共治、共享”的保护意识。
据悉,2020年,贵州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5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2%,包括乌江在内的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环境正在乌江沿岸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