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更加努力,带领乡亲们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兴仁市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必丽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产业等内容作了发言。
“我们鹧鸪园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92%。”会上,余必丽描述了鹧鸪园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余必丽告诉大家,这些年,鹧鸪村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增加群众收入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现在,村里的蔬菜、花椒、枇杷、薏仁米等种植业风生水起,龙虾、小黄牛等养殖产业热火朝天。“吃粮靠救济,喝水靠人抬,用钱靠借贷”已成为历史,村民生活已经是“吃穿两不愁、喝水管道来、走路不湿鞋、车到家门口、钱包鼓起来”,很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既可以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000元,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要让乡村振兴起来,村级党支部就必须先‘强起来’。”余必丽认为,夯实战斗堡垒,凝聚干部群众振兴合力是脱贫的关键。这些年,他们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村民,携手谋振兴,多次召开乡村振兴座谈会、院坝会,全面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确定鹧鸪园村发展思路。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树立新生活理念、倡导新生活方式、建立良好新风尚,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办公场所、活动场所,组建民族特色文化队伍,开展民族文体活动。通过各项措施,提振全村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精气神,激发村民发展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的干劲。2020年,村支部建立联动互动机制,动员广大村民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全村没有一人感染新冠肺炎,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余必丽说,村里的改变,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关怀,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关心关爱。现在,国家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里的百姓们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