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的作业和我是什么关系
开学了,又到了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季节。
为什么陪孩子做作业让那么多人反感又吐槽,因为学校不教全指望父母教?或者题目太难,家长辅导不了?还是占用了家长大量时间精力?也可能是全部?
我选都不是。
其实横亘在“母慈子孝”关系中的不仅仅只有作业,其他的事暂且不说,作业这件事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它和一家人未来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孩子的作业不仅仅代表的是作业,通常作业反映出来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等,父母未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只能从作业、分数去判断孩子的学习。当分数下降或是作业完成状态不好,这将直接引发家长的担忧。
父母对孩子的担忧,是出于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困扰。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幸福的活着,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竭尽全力的帮助和保护孩子,是父母内心最为深层的需求。
我希望你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喜欢,这样你就会很快乐,我们也会放心。反之,我们就会担心,就想要用自己经验去帮助你,让你能够学习好、人缘好,如果你不听,我们就会很着急,因为我们真的很担心你将来不够幸福。
当我们处于担心状态时,我们就没有太多心思和心力去关注如何寻找有效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会无意识的做出说教、讲道理、指责、训斥、打骂等低效或无效的举动。
图片来自网络
02
担心其实是一种诅咒
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担心的事情真的都发生了吗?
关于担忧的研究,有一组数据:40%永远不会发生,所以担忧实质上浪费了40%的宝贵时间。担忧的30%或许发生,有22%是不必要或微不足道的担忧,比如明天会下雨吗?上班时间塞车怎么办?为什么好友关系冷淡了?其实,我们担忧的事实,只有8%发生。而人们担忧的4%事实是无法控制的。
你现在是不是担心自己想的就是那8%?实际上,这组担忧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多数的担忧是徒劳的,反而是一种自伤的诅咒,因为担忧的不好事情,就会吸引到自己身上发生,这是另一种心想事成吸引力。
不信吗?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
请你不要在脑海里想象一只红色的大象。
请你千万不要去想一只红色的大象。
你现在万万不可去想那只红色的大象。
看到这里,你可能笑了。因为你的脑海里可能一下子就出现了一只红色的大象,而且可能是看完第一句话就瞬间出现了。后面的两句话,则使你脑海里那只红色的大象越来越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当父母越是对孩子强调某件事情,孩子的内心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无比的好奇,并深深刻在心里,总是要寻找机会去印证是不是会像父母说的那样,这才是父母担忧的事为什么总会发生的根本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03
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心理学家李子勋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Ta,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作业对于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我至今想到“背诵全文”四个字时,都忍不住想要翻个白眼表达一下绝望和无奈,更何况他们需要亲自去做这件事情,需要克服的情绪会更多。
一般孩子在作业时,除了需要克服自己的问题外,还有很多问题都是表达对父母的愤怒、抗议。当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就会出现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写作业,越说孩子越不想写。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亲密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所以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得多。
另外,作业或学习和你跟孩子的亲密关系真的不是一回事,分开看待问题才不会使关系受伤。这里重点说一句:不要在着急时就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孩子”,这句话是破坏亲子关系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每天面对新事物、学习新内容的孩子,如茫然在人生迷宫中行走,他每天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未知,他最需要的是父母能给予他信心、勇气、情感支持和正向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04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孩子生下来并没有附带说明书,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育儿专家也不见得能给你完美的教育方式。但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你更需要为了他,去书里寻找养育孩子所谓的“说明书”。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没有人能时刻给我们合适的处理方法,所以我们需要自己去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平衡自己的担心与着急,以及如何把孩子养育的更好等等。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们,你们真的是太棒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