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沿着一条平整干净的沥青路,采访团走进了长顺县广顺镇四寨村关口寨组。白墙灰瓦的房屋墙体上,色彩生动描绘着村民的幸福生活,时不时有小汽车从沥青路上经过。
在五年前,关口寨组俨然是另外一幅景象。那时候山山阻隔,交通不畅、房屋破旧,年轻人留不住,外面的人也不愿意来。广顺镇四寨村村支书孙志坚说:“在我们小时候,如果是遇到阴雨天,出门必须穿水胶鞋,否则鞋子会湿透。而且,路面上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不仅阻碍了群众的出行,也成为四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前也想做产业,但是运输不方便,成本增高以后反而是亏的,没人愿意干。”孙志坚说。
2017年,广顺镇四寨村关口寨通组硬化路建成,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沿着沥青路走了几百米,记者看到一座小桥——关口寨桥,这是进出村寨的主要通道。“这座民生桥是通过危桥改造项目建成的进出村寨的主通道,全长有32米,宽7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自发地投工投劳集资修建了这座桥。由于当时的建设标准低,加上使用了近四十年,桥身有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孙志坚介绍,依托交通部门实施的危桥改造项目,2017 年实施改造,2018 年改造完成,很好地保障了群众的安全出行。同时,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的实施,村里修通了串户路、建设了垃圾池,百姓积极投身到家乡的美化建设中。
现在,村里发展起了产业,村民们买了小轿车、货运车,日子过得愈发红火。“现在,我们村主要以茭白、莲藕、西兰花和小辣椒为特色产业,村民年平均收益在12000元左右。”孙志坚告诉记者,“四好农村路”修好以后,路好走了,产业运输有了明显提升,“我们农产品出去的话从以前的一两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十几分钟。车可以到我们基地上,现在种出来马上可以运出去,成本降低不少。”据了解,路通产业兴,全村引进 6 家企业,建成年出栏30 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发展蔬菜、花卉 3000 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业分红等方式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延伸阅读:
贵州省在2017年提前实现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的基础上,针对广大自然村寨公路不畅、群众盼望多修路、修好路的迫切需要,于2017年8月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到2019年6月底,全省共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从实施前的68.9%提高至100%,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沿线受益群众达1166万人。
“十三五”以来,贵州共投入资金23.5亿元(其中车购税资金19.6亿元),对1254座危桥进行了改造,危桥比例由“十二五”末的22.4%降低至目前的10.9%,一座座连心桥的改造建设,保障了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