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中国的脱贫智慧】提升就业配套 筑牢服务体系 后续扶持力度只增不减

动静原创贵州新闻联播
1610586000
积分商场

“十三五”期间,贵州完成了19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入住,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则是更重要、更艰巨的长期任务。“十四五”期间,贵州明确将持续抓牢就业任务,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抓牢公共服务,更好满足搬迁群众需求,高质量推进后续扶持工作,让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新生活。

海枫科技公司是一家位于长顺县广顺移民社区的制伞厂,作为当地的扶贫车间,制伞厂四年来的用工规模已从40人扩大到近400人。

黔南州海枫科技公司成品车间主管 陈良柱

黔南州海枫科技公司成品车间主管陈良柱告诉记者:“2020年我是我们扩张得最快的一年,我们一下子扩张了三个车间,有100多人,是政府帮我们提供了场地,而且装修,水电都帮我们准备好了。”

通过社区培训和自身努力,读完小学就辍学务农的搬迁户韦小莫当上了公司包装组的组长,一个月能领到3500块钱工资。

长顺县广顺移民社区搬迁居民 韦小莫

长顺县广顺移民社区搬迁居民韦小莫说:“我们现在就住在这边,中午都回家吃饭,两三分钟到家。社区经常组织培训,电工、水工什么都学。老婆也跟我在一个厂里面,她计件有时候一个月收入3000多。娃娃读书也不要钱。”

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率一度下降近10个百分点。围绕提高搬迁群众就业率的迫切问题,全省各地加大提升产业配套水平,通过发展937个扶贫车间、217个扶贫基地,解决了3万多搬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长顺县也依托当地万亩蔬菜基地,建立了9个扶贫产业基地,让搬迁群众变身产业工人,获得稳定收益。

长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督察专员 罗松

长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督察专员罗松说:“因地制宜谋划一批产业,建立健全适合搬迁劳动力就业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形成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搬迁群众劳动力提供保障。”

2020年4月,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一套涉及劳务输出、培训、财政、金融等17个“硬核”政策的组合拳,千方百计为群众稳就业。

省生态移民局后续发展处处长 赖宝生

省生态移民局后续发展处处长赖宝生对记者说:“《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突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只能用于农业农村的政策壁垒,按照‘资金跟着人走’的原则,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到县、到安置区、到产业项目。目前争取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后续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全省还累计对56万搬迁群众开展培训,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带动和新增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扭转了就业下滑的局势。截止2020年11月,全省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88.88万人,就业率91.9%,户均就业2.2人,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抓牢就业的同时,各地也在进一步强化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搬迁群众需求。今年六年级的胡臣芸,2019年随父母搬迁到水城住武社区,就读于家附近的小学。

水城区第三小学学生 胡臣芸

水城区第三小学学生胡臣芸说:“现在老师用‘班班通’多媒体平台学习生字词的笔划、拼音,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说普通话。”

水城区第三小学教师 吴倩

水城区第三小学教师吴倩告诉记者:“我们班有95%以上的孩子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他们刚来的时候有点胆怯,经过一年多时间,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很多,生活习惯也是有非常大的改观。”

在过去四年,贵州共有38万孩子搬出大山。各安置点配套建成的669个教育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就学环境和教育资源。

水城区第二小学严家寨校区教务负责人 崔治安

水城区第二小学严家寨校区教务负责人崔治安说:“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开设了二十多个少年宫项目,包括古筝、合唱、手风琴等等,已经覆盖了全校学生。”

高质量的后续扶持还要抓牢社会融入这个最终目标。在织金县惠民街道,大数据综治平台实时上报着居民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智慧治理。

在龙里县冠山街道奋进社区,100多件搬迁居民的老物件成为楼栋的“微标志”,为大家留下乡愁记忆。

在盘州市金秋家园小区,新建成的图书馆和健身中心让文体活动成为了搬迁居民的生活新风尚。

目前,贵州84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实现了教育配套设施、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帮助搬迁群众更好适应新环境。

编辑

谭笑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