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党史中的贵州”今天讲述的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青杠坡战斗。
就在遵义会议召开期间,蒋介石调集川黔滇湘桂数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合围。面对敌军大兵压境,中央红军决定在敌军合围之前撤离遵义,先在赤水土城地区集中,然后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但未曾料到,1935年1月26日,红军到达土城不久,川军郭勋祺部就紧追而来,盘踞在青杠坡周围的山上,构筑了许多临时工事,企图在此围歼中央红军。面对不利形势,中革军委在战事危急时刻,发出了“坚决打好这一仗,保卫党中央”的号召。
1月28号凌晨,青杠坡战斗打响。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向敌军发起攻击。而此时,号称川军“模范师”的郭勋祺部占据青杠坡制高点,凭借有利的地形、优势装备和援军的配合打起了反击,步步向土城逼近,前锋直逼红军军委指挥部前沿。紧急关头,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亲上一线指挥战斗,并命令已经向赤水出发的红一军团2师急速回援,同时,陈赓和宋任穷带领干部团也紧急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最终,红军在付出极大牺牲后,夺取了敌军主阵地。
而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向土城赶来,再打下去,红军不仅不可能歼灭敌人,而且还可能陷入重围。面临险境,毛泽东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渡江北上的计划,主动撤出战斗,改为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险象环生的战斗中,共有刘伯承、朱德、彭德怀、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叶剑英等7名日后的共和国元帅和三百名以上的将军参加战斗,至少3000名红军指战员为保卫党中央而牺牲,用一腔热血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撰稿:
张凝 贵阳市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贵州省党建研究会会员 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