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助力六稳六保 决战脱贫攻坚】七星关区:点点滴滴“抠”岗位 扎扎实实稳脱贫

动静原创
1602542880
积分商场
稳定的就业是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原本计划外出务工的群众都遇到了求职就业的困难。针对沿海地区用工减少的情况,毕节市七星关区通过内部挖掘潜力、拓展岗位、发展扶贫车间等措施,大力帮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今年,进工程企业、问生产计划、找就业岗位,成了七星关区干部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毕节市七星关区某房开公司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的工程要全部动工,大概工人这块差200人左右。

毕节市七星关区某工地项目负责人说:“后期我们增加60个人,(工种有)土石方、木工、钢筋,先培训再进入施工现场。

一周时间,七星关区住建局就从全区103个工程项目中,统计出了1142个用工需求。

毕节市七星关区住建局质监站站长赵国虎告诉记者:“我们把数据上报,(人社局)统一汇总,再分到各个乡镇,会(把劳动者)精准地推向各个岗位。

之所以盯得这么细,是因为七星关区有近20万人在省外务工,有超过30万人在县内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近4万人,工资性收入占了家庭总收入的70%。在沿海城市用工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开发更多岗位,稳住就业基本盘,就成了稳住群众收入的关键。

积极在收集信息的,还有八寨镇人社中心的夏丽,她每天要打出近百个电话,确保准确掌握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劳动力的信息。这样,才能在“人”和“岗位”之间,实现需求的匹配。

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人社中心工作人员夏丽说:“必须问得很细,必须打电话问清楚本人,一个月差不多要花四百块左右的电话费。

罗汉山村的薛建生,是夏丽近期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本来每年都到沿海城市打工的他,今年因为疫情,想在家附近找工作,但一直都没有实现。

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副镇长卢令对薛建生说:“你虽然脱贫了,但是今年都在家。务农的收入肯定没有就业高。我们这里离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是很近的,这里有很多厂在招工,结合你的情况,准备送你去经开区做鞋的厂看一下。

未就业人员薛建生说:“可以,很感谢你们。

带着大家进厂,看岗位、看环境、听待遇,也是干部们现在打消群众疑虑,促进岗位匹配的工作方法之一。

求职人员问:“保底工资多少?

鞋厂办公室主任苏丽娜说:“保底工资第一个月2000元,全勤200元,就是2200元,从第二个月开始计件,靠手脚吃饭,(整体工资)在3500元以上。

薛建生虽然没提问,但一路都听得很认真,参观结束,他第一个去签了就业意向的字。

未就业人员薛建生告诉记者:“各方面都可以。通知来就可以上班了。

今年,七星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联络66家企业,一共解决了16000人的就业,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实现精准收集和匹配岗位的同时,七星关区还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就业选择中,有更大的主动权。

在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点,小区的路边,扶贫车间整齐划一地排开,包括服装加工、手工制作等7大类别。“熟手”入职就能拿到每月2000-2500元的工资,没有技能也不用担心,培训课全部免费,学习完成,技术也学到了。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户付启艳说:“学会了之后,即使不在这里钩针,自己开店也行,还可以在网上卖。

柏杨林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让63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超过3000人在这里学会了职业技能。

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单正胜告诉记者:“我们将继续引进更适合我们搬迁群众的产业,稳定增加他们的收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截至目前,七星关区共梳理收集区内外各类就业岗位59000个,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13000多个;198个扶贫车间里吸纳了6500人就业;有序输出7710人到省外务工。全区9.68万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有8.58万人成功找到了工作。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社局党组成员阳鹤说:“下一步会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一批,经济开发区解决一批,扶贫车间解决一批,(农业)合作社务工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劳动力选择面会更多一些,更好地实现就业。

编辑

李沁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