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醉美《春江花月夜》的传奇,从温庭筠到林黛玉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93400340
动静原创

本专栏已发的文章有一篇诗不可说丨醉美《春江花月夜》的传奇,从隋炀帝到张若虚

本篇是续章。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四十七卷收录《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之《春江花月夜》五家七篇,即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张若虚一首、温庭筠一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了。

而《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的这首,名字叫做《春江花月夜词》,这个“词”字,似乎暗示事实上乐曲已得到很好的发展,足以涵盖统笼如此长篇巨制了。也就是说,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或居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

唐代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诗曰: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不御华芝嫌六龙。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

珠翠丁星复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

漏转霞高沧海西,颇黎枕上闻天鸡。

鸾弦代雁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

这完全是一首“咏史诗”,没有拘泥于题目的限制,对于命题里的“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的描绘,也在若有若无间。诗歌叫做《春江花月夜词》,但并不着意描写“春、江、花、月、夜”了,其实,温庭筠这首诗的突破更明显,在诗艺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清代杜诏、杜庭珠编选《中晚唐诗叩弹集》评论说:“观此诗,盖赋隋炀……炀帝游幸江都,荒淫无度也。”“起讫俱用后主事。金陵、广陵,隔江相望。与义山《隋宫诗》结语同意,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确,温庭筠的咏史诗往往体现着哀痛之感,且具有明显的讽刺意味。这首《春江花月夜词》,温庭筠是在讽咏隋炀帝步陈后主后尘,骄奢淫逸以至亡国。诗歌的大致意思是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舞渐消,曾经繁华一时宫殿变成了荒草废墟。只有多情而又无情的秦淮河水,还在向着金陵荡漾着美丽的春色。世事变幻莫测,后来者隋炀帝极尽奢华,“游幸江都,荒淫无度”,锦帆龙舟,铺天盖地,珠光宝气,歌吹入云,吃穿用度,闻所未闻。但终于石破天惊,正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一醉昏昏天下迷”之际,“四方倾动烟尘起”,大隋朝顷刻之间化为尘烟!于是,诗意重又回到开头,恍惚间,陈后主繁华宫殿留下的废墟中,清晓之时,黄莺声声鸣叫,那多情而又无情的西江水缓缓流向天际。

闻一多非常推崇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而闻一多未曾提及的是,明代以后,才是乐府诗《春江花月夜》的真正的春天。仅明人的《春江花月夜》诗作,《四库全书》可见即收录有十余首之多,又加上明人的《古今诗删》《古乐苑》《石仓历代诗选》等等对《春江花月夜》(不限于张若虚之诗)的选注,好货又好色的明人才大大方方的欣赏玩味起了这样“兴象玲珑”的《春江花月夜》,看起来好像不再认为它与《玉树后庭花》一样是“亡国之音”了!

元末明初高启《春江花月夜》诗云:

皓月金波满,奇花玉树新。

浮辉与流艳,并弄一江春。

还持谁可比,结绮阁中人。

明代张宁《春江花月夜》诗曰:

春水绿堪染,春花红欲然。

月华金涣漾,夜气玉暄妍。

交绕回文锦,联笼飞步仙。

赏心逢美景,欢娱正妙年。

这样的诗篇读来,仿佛感觉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了隋炀帝写《春江花月夜》的场景,但更为妖娆的还有,头一个就是唐寅唐伯虎的诗作。明代唐寅《春江花月夜二首》诗曰:

嘉树郁婆娑,灯光月色和。

春江流粉气,夜水湿裙罗。

夜雾沈花树,春江溢月轮。

欢来意不持,乐极词难陈。

满满的都是脂粉气息,唐伯虎这两首诗,简直就是得到了隋炀帝那两首《春江花月夜》诗作的“真传”。但还好,唐寅诗作结语“欢来意不持,乐极词难陈”,自有一种感人的深情。所谓“欢”是指心上人,诗句说,在春江,在花月夜,约会见到了心上人,快乐难以言表,刹那间词穷了——这样的情深意切,真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唐寅还写有一首《咏春江花月夜》,是七言律诗,看来他对《春江花月夜》是真爱。明代胡应麟《诗薮》称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说,“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吟》上。”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比刘希夷《白头吟》还要高妙的诗篇。明代文人墨客自然非常喜爱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赏析品鉴之余,也有信心满满的摹拟追慕之作,其中邓云霄的这首很是出色。邓云霄《春江花月夜》诗云:

春风两岸发繁花,春月乘风渡浦沙。

皎皎波心摇白练,盈盈岸侧映红霞。

水月空明浑不定,一枝窈窕元端正。

月色偏能泛水纹,水纹不解流花影。

素娥倚桂妒花香,鲛室持绡待月光。

但道弄珠来洛女,谁知飞片误刘郎。

刘郎洛女临妆匣,镜里胭脂翠羽压。

玉兔翻骑赤鲤游,琼枝倒被银蟾插。

客来停棹大江湄,春信归来已后期。

却忆深闺花月貌,倩将流水寄相思。

诗写得神奇瑰丽,玉兔、银蟾、赤鲤、琼枝等等都不算什么了,诗里还召集了月宫嫦娥、洛川神女,纠结着“刘郎已隔蓬山远”所指的那“刘郎”遇仙的缠绵旖旎,又全都衬托以绚烂摇曳、多姿多彩的“春、江、花、月、夜”为幕布、背景,简直可谓美不胜收、美轮美奂。而诗篇最后四句,再归结到人间深情上来,写游子在外,迟迟不归,“流水寄相思”,相思缠绵如流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有其悲凉凄恻,沉痛难耐;美则美矣,仍然兴尽悲来;有一种高远的孤独感。外在的是羁旅穷愁,对人生难以把握抗争绝望;内置的则是自我放逐,情感的幻化和虚无,净月澄心,宇宙空明。这种思虑高洁,自伤情多,很适合晶莹似雪的林黛玉,也即富贵繁华过后满目皆空的曹雪芹。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小说中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脂批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但从字眼上看,曹雪芹是以“秋窗风雨夕”来与“春江花月夜”作对子的,故而《秋窗风雨夕》诗篇所写内容自然也是聚焦在“秋、窗、风、雨、夕”五个要点上。而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曹雪芹让林妹妹仿写《春江花月夜》,却反用其意,则恰恰说明了这首乐府在明末清初的流行。

而沉浸在《红楼梦》小说情节里,林黛玉的这首《秋窗风雨夕》简直把氛围感直接拉满,哀哀怨怨,悲悲戚戚,果真是有些悲凉哀痛之感的。那么,这样的诗章,唱起来是什么情味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版电视剧《红楼梦》,早已经把《秋窗风雨夕》谱曲传唱了。

听曲之余,有些问题似乎仍可思考探究。比如,现在听到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古乐府曲《春江花月夜》的关系;古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关系,从五言的短章发展到七言的长诗,不可能这样莫名其妙的飞跃幻化,一蹴而就;还有宋元文人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接受与评价问题,词与曲如此繁花绚烂的时代,不会也不应该对于曲文皆美的《春江花月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图片拍摄:邵小芮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