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的蹲点日记丨这个村里上夜班?“洗”出产业振兴路

动静原创
1669686240
为了更好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动静参与贵州新闻媒体“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活动,蹲点记者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与各地干部群众一起学精神、悟思想、践行动。专题《我的蹲点日记》,以记者的视角,见证各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当我们来到惠水县长征村这个全县最大的洗姜场时,已是晚上十一点,但在四台清洗机轰鸣地伴奏下,工人们正干得火热朝天,一条从卸货、清洗、打包、称重到搬运的“洗”产业链呈现在我们眼前。

鲜姜比老姜的售卖价格平均每斤高0.5元,但销售前必须经过“洗”这一环节,确保上市的鲜姜不“拖泥带水”。长征村主要发展生姜种植业,十年前便有了“洗姜”这个产业,如今已经越做越大。

这个洗姜场总共有8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每天能洗20吨,仅仅这一个洗姜场平均每天就要清洗至少20万斤姜,其中有超过90%是发往省外。

一位正在拍抖音的长征村村民文金秀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她正在和姐妹们一起记录夜晚的洗姜生活。

“开心”是文金秀在谈起洗姜工作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今天她已经完成4万斤的洗姜工作,能挣到280元的工资,“以前就在家带带小孩,也没什么收入,现在不忙的时候还能跟姐妹出去逛逛街吃吃美食。”

文金秀正在分拣的是刚从长顺县拉来的小黄姜,从货车倒入翻滚的清水中,再经过高压喷淋清洗机。只需要两分钟的时间,地里出土的小黄姜摇身一变,马上就可以达到出摊的程度。

洗姜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判断是否干净?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找到了惠水县姜源联合社业务经理何成学,当地公认的洗姜“技术流派大师”,不但洗姜技术一流,修理清洗机也是一把好手。

何成学告诉我们,洗姜的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依靠4道高压水枪冲洗,而判断最后鲜姜的干净程度,“颜色”“泥土”“脱皮”是三个关键指标,“洗脱了皮,没有残留的泥土,颜色偏白,这样的姜基本上就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何要彬

长征村的洗姜场还吸引到邻县邻乡的姜农前来洗姜。从长顺拉了2000多斤的何要彬,已经在洗姜场排队超过三小时,但他始终都在耐心等待,在没有洗姜场之前,姜农们自己清洗需要6个小时,不仅花费人力和时间成本,清洗的干净程度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同样的数量,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省时又省力。”

何晓其(右二)

除了排队洗姜,洗姜场外两侧的大卡车还在排队装货,随时准备出发。记者身旁的一辆大卡车就即将运载11吨清洗好的小黄姜前往重庆,趁着装货的空档,负责销售这车货的当地生姜经纪人何晓其跟我们聊了起来,“以前每天平均销售金额4万,联合社建成以后,小黄姜供不应求,洗姜时间从7月中旬到12月初,销量最高的时候是在九月中旬,洗姜场每天能销售20车左右的小黄姜,销售数量200吨左右,销售金额达150万。”

小黄姜,是惠水县的主导产业,在以往的销售中,姜的清洗环节人工成本过高,让姜农的利润大打折扣。2020年起,惠水县在几个主要的种植村建起了5个洗姜场,洗姜成本大幅下降,生姜销量扩大,全县生姜的新增利润超过了600万元,“惠水小黄姜”的种植面积也达到1.5万亩。

去年11月,长征村就近联合8家专业合作社和23个种植大户及技术能手组建了联合社,同贵阳、广州、重庆的市场进行合作,初步累计达成每天200吨的生姜订单销售量。

夏日售鲜姜,冬日储老姜,如今,长征村的洗姜产业还在不断延伸,6900立方米的冷链仓储设施已投入使用,冷库存储的1500吨生姜全部实现错峰销售。今年12月,小黄姜产业园的全自动烘干线也即将投入使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拿出一张小黄姜产业园规划图,惠水县长征村党支部书记何成坤对产业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广州市荔湾区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为我们建设两条生姜烘干生产线,并配套完整的生姜干品分拣、打包、销售链条。围绕我村特色小黄姜产业,我们长征村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争取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记者

王楚含 李颜君 余苏阳

编辑

周黔 龙菊珍

责编

龙颖

编排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