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贵州人春节备菜,各式蒸碗一准不能缺少,我向来酷爱吃甜食,所以,这里边有两味,我有一点情有独钟,即小米鲊和夹沙肉。
关于小米鲊,在专栏里写过了,不再赘述。
夹沙肉的话,可说是甜食中的极品,这里所指的“极”,不是形容其尊贵,而是极致。试想半肥瘦的五花肉加上洗沙、白糖,甜到极致,也腻到极致了。
我的印象里,传统贵阳夹沙肉多用洗沙,所谓夹沙,就是夹着洗沙的意思。其实,也有用芝麻的,味道会更好。
邓扶霞在《川菜:尝到了川菜,也就尝到了生活》一书里对夹沙肉有很细致的描写,“说起肥猪肉,一般的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不太适合用来做甜品,但吃完这道美味的蒸菜,他们也许会改变想法。这算是中国乡宴中的一道重要菜式,名叫‘甜烧白’,闪着琥珀色光泽的糯米拱成一座小山,猪油使其风味更为浓郁,再盖上肥肥的猪肉,加甜甜的糖和红豆沙”。
写到这里,邓扶霞还补充了一句,“成都名厨喻波会用黑芝麻酱代替红豆沙,也十分美味”。我有个善于烹饪的好友老谢,也是拿黑芝麻换掉洗沙,香气更足。
所谓“甜烧白”,其实就是夹沙肉,四川人有个与之对应的咸烧白,就是我们所说的咸菜扣肉。邓扶霞说,“猪肉切成连刀片,可以夹入甜酱(我总是把连刀片叫作‘三明治肉片’)”。
这是个颇为形象的比喻,两层肉一层甜酱,可不就是三明治吗?
事实上,我一向觉得夹沙肉里的糯米饭更好吃,单吃肉的话,的确有点腻人,倒是糯米饭又甜又有猪油的香气,但必须趁热吃,凉了就有点难以消受了。
台湾学者郑培凯也写过《甜烧白》,他说,自己在四川大学讲学,学校宴请,选了一家精致的饭馆,请他点菜,突然眼前一亮,菜单上列着“甜烧白”。
郑培凯写到,“这个,一定要”。
二三十年前,郑先生曾吃到过一次甜烧白的滋味,终生难忘,据他回忆,“吃到一碟像扣肉又像八宝饭的食物,上面还撒了一些白粉糖。拣起一块,没错,是五花肉,咬下去,滑嫩无比,入口即化,欸呀,里面还有柔糯的豆沙馅,甜而不腻,好像嘴里含了春天清晨的栀子花香,花瓣的露水沾染了晨光熹微,发散慵懒温馨的娇媚。这么好吃的东西,一定是从小就听说的夹沙肉了。问大厨,答曰,甜烧白”。
郑先生感叹说,“哦,四川人是有学问,是继承了杜甫、苏东坡的诗词传统,说得多么雅啊。夹沙肉,夹了豆沙的肥肉,实在是粗鄙难听。甜烧白,让你联想翩跹,味蕾带着视觉一起,欢欣鼓舞,吃块猪肉,都想到山乡田野的清白家风”。
我有位画家朋友,也爱吃夹沙肉。不过,他坚定地认为,换成贵州人常用的引子,取代芝麻,味道更胜一筹。
所谓引子,其实就是紫苏的籽,跟芝麻似是而非,味道样子接近,但却有一种芝麻所没有的清香,想起来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