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时说:“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求、振奋人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工作,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给予了全省人民巨大鼓舞、巨大激励。贵州大学全体师生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体师生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感自豪,也深受启发。”
宋宝安介绍道,一直以来,贵州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贵州“红色文化”和“三线建设文化”元素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品德引领,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文明校园”,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这4项殊荣的高校。
近年来,贵州大学创新构建并大力推行了“博士村长”计划,306支队伍1万余名学生奔赴贵州扶贫一线,开展脱贫攻坚技术服务。荣获教育部第二届、第三届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并大力推进“纯风行动”和“博学计划”,加强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成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应征入伍281人,超指标数87%,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一,在全国高校也位居前列,获省人民政府先进集体表彰,也涌现出“维和卫士”罗富强、“排雷英雄” 杜富国等优秀学子。自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5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70%奋战在贵州省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条战线,培养造就了徐采栋、马克俭、周卫键等十余名两院院士和一批国家级优秀科技人才,培养了龙永图、叶小文等优秀人民公仆,培育了罗冰生、毛时杰、宁静等优秀工商界企业家和文艺界知名人士。与此同时,更多普通的学子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疫情期间,博士生林洁如,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出征湖北鄂州,经历生死考验;万余名学子第一时间就近向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写下请战书,主动下沉到基层,协助疫情防控工作。还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博士生龙友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威宁石门乡团结村大学生村支书胡钧溥等一大批深入基层扶贫的先进典型人物。与此同时,近年来,学校培养引进了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4人次(占全省高校80%)。引进青年英才320名,一流学科特聘教授154名,学校贡献了全省高校80%的领军人才,培养了全省60%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说,贵州大学在奋力推进人才培养促进贵州人才大汇聚中,努力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下一步,贵州大学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做强贵州大学”的具体任务,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机遇,依托学校17个一流学科、2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0个省部重点实验室,构筑贵州高层次人才新高地,加快培养和引进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成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的一流师资队伍,聚焦重点产业打造领军人才团队,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提高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