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罗登义
罗登义,贵州省贵筑县人。1906年4月15日出生于贵阳城区一户清贫的书香人家。其父罗勋元乃清末拔贡,光复后曾任中、小学校长、国文教员,笃好旧学,对幼年罗登义有一定影响。罗登义5岁即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中由父亲传授《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蒙学书籍,稍长即入贵阳模范小学就读,尔后转入三育小学。12岁小学毕业后,考入贵阳南明中学。1922年中学毕业后,根据其父安排,赴北京报考法政大学。入京后,他想到月余来一路所见,民生艰难,农业凋敝,中国农村实在太落后了,最终违背父亲意愿,下功夫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主攻生物化学和营养化学。上大学期间,清贫的家庭很难供养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贵州地方教育当局答应的“官费”补助也是一纸空文。罗登义为了不因生活困难而中断学业,决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生计问题。他广泛搜集资料,勤苦钻研,撰写一些科普及科学常识的文章,向《自然界》《学生杂志》《东方杂志》及北京的一些报纸投稿,所获稿酬精打细算后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罗登义大学毕业后,曾回到贵阳,在周西成(时任贵州省长)创办的省立贵州大学讲授普通化学、科学概论课程。1929年罗登义到成都任教。因在贵阳和成都都没有深入研究农业科学的条件,罗登义于1930年回到北平母校任助教,担任生物化学、营养化学、食品化学的实验课程。他利用学校可以提供的有利条件,开始了生化营养方面的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几年中,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较有价值的论文。1935年,罗登义得中华文化基金会补助,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通过刻苦学习,罗登义取得了农业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37年,罗登义毅然返回处于战争爆发前夕的北平母校,任农业化学系副教授。“七七”事变后,罗登义先后到西北农学院、浙大农化系任教授、系主任,后随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由于他在研究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注目,先后被推选为中华农学会会报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监事、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社《科学》杂志编委。
抗战胜利后,浙江大学迁回浙江,罗登义因感贵州人才匮乏,决定接受国立贵州大学聘请,担任该校教授兼农学院院长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登义在农业科研及教育战线上忘我地工作,继续担任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贵州农学院院长。由于科研和工作成绩突出,罗登义先后当选中国科普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卫生部营养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生化学会理事及贵州生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院长、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省科委副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贵州农学院院刊》主编、《贵州科学进展》主编、中国生物化学会《生物化学杂志》编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省九三学社主委,历任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罗登义被选为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罗登义系贵州农学院名誉院长、贵州省科协名誉主席。2000年8月17日,罗登义教授在贵阳逝世,享年95岁。
罗登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科研工作。1931年至1935年间,他主要对五谷杂粮营养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窝头之现代营养学识观》《北平农民膳食中之营养问题》《东北膳食中蛋白质问题》《黑小豆与数种谷类蛋白质间的补缺作用》等十多篇论文。《蛋白质之营养化学》一书也在此时出版,为改进人民大众蛋白质营养结构寻出了一条新路。
1941年至1947年这一阶段,是罗登义科研成果的丰收期。他曾利用微量元素处理栽培蔬菜,做维生素生成的探索。他前后共作田圃栽培试验十六组,从其结果得知,在植物的芽、茎、叶和果实部分的代谢中,镍、锌二元素化合物对于丙已两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的生成,均有促进作用。镍化物的效能在于,平均提高蔬果中胡萝卜素17%,提高丙种维生素20%,提高已种维生素20%。锌化物的效能在于,平均增加胡萝卜素30%,增加丙种维生素50%,增加已种维生素20%。这项科研成果,对于提高果蔬的营养价值,具有很大的实践推广作用。
这一阶段,罗登义还对刺梨进行了研究。他对一百七十多种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刺梨含丙种维生素特别丰富,在每百克果肉中,含丙种维生素2054~2729毫克,平均含量为2391毫克。较之四川广柑高五十倍,比綦江红橙高一百倍,比梨子、苹果高500倍,就是号称维C王的猕猴桃,含量也只有它的九分之一。已种维生素的含量,刺梨也特别丰富,一般水果蔬菜望尘莫及。他还通过人体实验,证明刺梨中丙种维生素很容易被人吸收,可给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这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使罗登义获得了“刺梨专家”的美誉。
这一阶段罗登义的主要论著有:《猪小米及德小米之醇溶性及碱溶性蛋白质》《猪小米及德小米中之蛋白质》《贵州菜叶类中蛋白质之可给率》《米中氨基酸及蛋白质之酶水解》《贵州蔬菜水果中之已种维生素含量》《中国辣椒中之已种维生素》《黑小豆之营养研究》《施肥对于小麦面的酸度及缓冲作用之影响》《各种元素对绿豆芽中已种维生素生成之效果》《光对绿豆芽中已种维生素生成的影响》《中国西南部水果蔬菜营养研究》《贵州蔬菜水果中之胡萝卜素》《刺梨中丙种维生素之利用率》等。此外,罗登义还在贵州和外地出版机构出版了几部专著:《民众营养》(文通书局,1944年出版)、《营养丛论》(中华书局,1947年出版)、《分类化学》(中华书局,1947年出版)、《营养学校》(中华书局,1947年出版)、《蛋白质之营养化学》(科学图书公司,1934年出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登义科研更加勤勉,写论文、著作亦更加勤奋。他的代表作品《刺梨探究》,1987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登义不仅是农业科学家,也是一位农业教育家。数十年来,他一直站在农业教育的第一线,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罗登义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学生遍布国内外,许多人已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他勤于教学,循循善诱,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学生学好知识。罗登义担任领导职务后,对学生和教师要求严格,他认为不严不出俊才,不严就搞不好科学。1949年以后,罗登义在农学院的领导岗位上,一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对于农学院的领导管理、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都有丰富的经验。他常常强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一定要服从国家需要。”“学校的主要活动应该围绕教学来进行,要保证教好学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有科学的分工,走以法治校的道路。”他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现代科学处于方向系统化、统筹化综合发展的今天。攻克难关必须有既‘精’又‘博’的知识;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广博基础知识而后专的人才。”为此,他主张“高等学校应办成包括理、工、医、农、文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要精兵简政,后勤工作要社会化,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搞好教学科研。”在教学实践中,他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大学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与教学两位一体,教师必须做到教学科研并重”。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知识的讲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对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讲授课程要善于“提纲挈领,深入浅出”“语言要生动活泼,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罗登义不仅严格要求教师学生,对自己之要求亦十分严格。他亲自讲授多门课程,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罗登义亲自实践对老师学生要求的那些条则,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称赞。
参考文献:
1、《贵州农学院院刊》(纪念建校四十五周年专辑),1986年。
2、芦伟:《刺梨史话》,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4年。
3、陈隆德:《访著名农业科学家罗登义教授》,载贵州省政协文史委编《风雨同舟四十年》,1989年。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