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唐)吴仁壁《凤仙花》
本期:凤仙花
凤仙花,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左右。
凤仙花原产于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中国各地庭院广泛栽培,为习见的观赏花卉。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凤仙花,花如其名。清代汪灏(曾任贵州巡抚)等人编著的《广群芳谱》卷四十七曾记载:
“凤仙,一名小桃红,一名染指甲草。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坑,亦生苗。苗高二三尺,茎有红白二色,肥者大如拇指,中空而脆,叶长而尖,似桃柳叶......”
“结实累累,大如樱桃,形微长,有尖,色如毛桃,生青熟黄,触之即自裂,皮卷如掌,故又有急性子之名。”
“急性子”指凤仙花的种子,因为它成熟时外壳会自行爆裂,或者轻轻一碰,其籽荚就会弹射很多出籽儿来。
凤仙花的种子作为中药材急性子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中医中药临床应用当中,凤仙花是以干燥花蕾作为药用部位,经过炮制其性温味苦,可达到活血止痛,祛风消肿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凤仙花中的醌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等活性,可用于医疗保健或天然食品添加剂。中国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花瓣捣碎后加大蒜汁等粘稠物即可,染甲数次后可根疗灰指甲。
凤仙花在中国浙江省宁海县作为四大腌制蔬菜(雪里蕻hóng、凤仙花、冬瓜、荞头)之一,是居家必备的家常菜。茎经过腌制之后可食用其髓部,味佳可口,耐贮藏,是秋淡季很好的腌制菜。
《百草集》作者李历先生是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社走出来的文化学者,在艺术之都巴黎生活学习16年,游历过168个国家和地区。从知青到定居贵州,先生都与贵州有着不解之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贵州茶、贵州中草药、贵州非遗等。目前创作的《百草集》以一画一中药的形式,记录、推介宝贵的中药文化,明年拟在故宫博物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