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 28 日,世界第一高桥 ——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标志着六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大桥两岸曾经需要 2 小时的绕行路程,如今仅需 2 分钟便可轻松跨越。这座被誉为 “世界第一高桥” 的超级工程,不仅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阻隔,更成为激活贵州西南片区黔西南州和安顺市经济发展、串联贵州西线旅游资源的关键引擎,一幅以大桥为枢纽、以黄金旅游带为脉络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被悄然改写。
打破交通瓶颈:“金丝带”织就“黔货出山”新通道
“大桥通车后,我们的蔬菜从地里摘下来,通过冷链车直接上桥,半天就能送到广州的菜市场,新鲜度完全有保障!” 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北盘江镇青杠林坝区,贞丰韦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廷忠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过去,受限于峡谷地形,黔西南州的优质农产品想要运往外地,需翻越崇山峻岭,不仅运输成本高,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率也居高不下。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如同一条 “金丝带”,为 “黔货出山” 开辟了全新路径。
为最大化释放大桥的物流红利,黔西南州正全力构建 “三张网”,打通农产品外销的全链条。在 “冷链网” 建设中,当地政府联合企业在田间地头布局预冷站、冷藏库,实现农产品从采摘到储存的 “无缝衔接”,让蔬菜、水果、特色肉类等保持最佳新鲜度;“高速网” 的完善则进一步延伸了物流触角,以大桥为核心,周边县、乡、村的交通路网持续优化,货车无需再绕山而行,物流成本降低,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而 “品牌网” 的打造,更是让黔西南的特色农产品摆脱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困境 —— 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菜心、茶叶、薏仁米等农产品贴上 “黔货” 标签,凭借优良品质走进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大山珍宝” 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激活文旅潜能:“超级 IP”串联西线黄金旅游带
“站在大桥观景台远眺,峡谷风光尽收眼底,再去黄果树看瀑布,去万峰林感受喀斯特地貌,这趟旅程太值了!”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在体验完“高桥+景区”的行程后,忍不住点赞。花江峡谷大桥本身所具备的“世界第一高桥” IP 属性,正与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产生奇妙的 “化学反应”,催生一系列文旅新业态,推动贵州西线旅游资源从“单点散落”走向“串珠成链”。
依托“超级工程”的吸引力,大桥两端的黔西南州和安顺市正积极开发无绳蹦极、低空飞越、高桥徒步等惊险刺激的体验项目,让大桥成为文旅打卡的“新地标”。与此同时,当地以大桥为纽带,将黄果树大瀑布、贞丰古城、安龙招堤、兴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峰林布依等知名景区紧密串联,形成一条覆盖“观瀑布、登高桥、逛古城、赏荷花、穿峡谷、游峰林、赏夜景”的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这条旅游带不仅整合了喀斯特地貌、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多元旅游资源,更能让游客一站式体验世界级的山地旅游魅力 —— 在黄果树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在花江峡谷大桥体验“云端跨越”的震撼,在贞丰古城触摸历史的温度,在万峰林领略“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奇观。
据黔西南州文旅部门初步测算,大桥通车后,西线旅游带的游客接待量将大幅提升,周边酒店、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将直接受益,文旅产业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助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大桥开通非常期待和高兴,出门方便不说,家门口的旅游资源可以利用起来,接下来也会从中寻找商机,摆个小摊卖吃食,家里产出的农特产品也能拓宽销路。感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贞丰县平街乡顶岸村村民项进超,是大桥通车后乡村变化的直接受益者。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不仅为黔西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支撑,更通过 “交通 + 农业 + 文化 + 旅游 + 体育” 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融合发展模式下,黔西南州正打造一批文旅体融合精品线路。将乡村采摘、民俗体验与高桥观光相结合,推出“大桥+乡村”休闲游;将山地骑行、徒步探险与峡谷风光相结合,推出“大桥+体育”户外运动游。这些线路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有的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有的村民售卖手工刺绣、特色农产品,有的村民成为景区讲解员、导游,乡村的“造血”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乡亲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未来可期:从“流量”到“留量”,打造区域发展样板
“这个寨子曾是全县一个边远的贫穷村子,以前都是爬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老百姓种点庄稼也难拿出去卖,直到后来修高速公路我们才沾了光,如今家门口有了这条花江峡谷大桥连通的大高速,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这两天,只要走在桥下的小花江村,该村年近八十的老支书梁绍宇总会忍不住道起村子交通网发展的故事,“说实话最开始说要修这个路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的,后面从开始征地到动工,我是亲眼见证着一点点变化的,施工人员白天晚上加班加点都在干,一转眼就通车了。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考虑回来创业和做事啦,有的想搞民宿,搞餐饮,搞销售,搞旅游,各种想法都有,我们寨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是我再年轻一点,我都还想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挣钱,希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越来越厉害,大家日子越来越好!”
大桥下的小花江村村民、布依桥缘居民宿老板林国权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只想着往外跑才能挣钱,回乡后发现其实机遇也不少,随着大桥的开通,我的民宿也逐渐成了气候,未来希望搭上桥旅融合的快车,让更多人了解黔西南,走进贞丰,来到花江,住进我们的民宿里。”
面对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安顺、黔西南两个市州并未止步于眼前的“流量”,而是着眼于长远的“留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将在旅游配套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在文旅业态上还将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故事,开发沉浸式演出、文化研学等新业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推进区域协作,联动贵州西线旅游资源,共同做强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品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是贵州旅游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座横跨峡谷的“钢铁巨龙”,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物流更畅、产业更活、乡村更美,让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释放出更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也为西部地区借助交通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鉴的世界级旅游的“新样本”。
贵州台:李泉松 金凤 李亚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