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诗说雨水节气,雨水已来芳草动,曲尘渐放柳丝春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73996988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节序匆匆,昨日已是雨水节气。

“春来雨水足,四野欣农忙。”“雨水”对于古代中国先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是较为集中地刻印着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关键节点。以现行公历对应,雨水节气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为止结束。此时,中国北方地区的春天气息其实还很不明显,而江南则早已是春意盎然景象。而就全国气象来说,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天气变化不定,乍暖还寒。这也从物候表现上可以一窥端倪,雨水三候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很显然,此时还远远并没有“春暖花开”。

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咏雨水正月中》诗曰: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掠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看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这是最早的明确写雨水节气的诗篇。后边四句写得诗情很美,也好理解,大致是说雨水节气在“正月中”,接下来到二月里则会更加花影重重春光美了。而前面四句,暗含着雨水节气物候。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物候分别是“平田见龙”“獭祭鱼”和“鸿雁来”。

《礼记·月令》载曰:“(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而“獭祭鱼”又简称“獭祭”,是说,古人认为,此时水獭会捕鱼陈列水边或河道中的洲屿上,如同是在陈列祭祀。诗歌第四句“归雁掠山峰”原句第三字缺失,揣摩补足了“掠”字,是尽可能对应上句“祭鱼盈浦屿”之“盈”字。而说到“鸿雁来”,关于雨水时节鸿雁归来的物候,乾隆《月令七十二候诗》中称之为“候雁北”,并注解说:“雁于仲秋往南避寒,至仲春则回向北。盖雁本聚居于沙漠水泽间,字育皆在其地耳。”这样的说法无疑是正确的。

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咏雨水正月中》诗理解的难点在于“平田已见龙”一句。有学者据《易经·乾卦》爻辞“九二”之“见龙在田”说法,认为这“平田已见龙”句是说“见龙在田”,认为是指星象。即,雨水时节到来,则古天文学中的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组星宿,显现在地平线上,像是一条龙的样子。

也有另一个质朴的解释说,这“平田已见龙”的“龙”字,是通假字,本字应该是“茏”,指一种草,即“荭花”,又称红蓼,属蓼类植物。《诗经·郑风·山有扶苏》有曰:“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此“游龙”对应上句所说之山上的植物“桥松”,古来一直注解为荭草、水荭、红蓼等。故而“平田已见龙”,意思是说平地上已经可以见到红蓼发芽,破土而出。而《管子·地员》亦载云:“其山之浅,有茏与斥。”而这一解释,倒是与后来所明确的雨水节气物候“草木萌动”暗合,至少是说了其中的一种“草木”红蓼在萌发。

所以,“平田已见龙”到底是说雨水时节天上的星象,还是地上的红蓼,见仁见智,一时叫人不能决也。

来源:新华社

明代邵宝《寄莫如山》诗曰:

五更梦醒忆南沙,只尺天分路两涯。

诗草往来凭稚子,春光深浅问梅花。

节临雨水初飞雪,路阻山泉未试茶。

画里西湖皆幻景,似闻高兴在东家。

诗歌颈联里有“节临雨水”的说法,意思是指雨水节气就快要到了,因此这首诗也算是一首雨水节气诗。而被寄赠诗歌的人是莫如山,即作者的友人无锡秀才莫止。莫止,字如山,号南沙,有《石巢存稿》,《南沙集》,“琢句清新,七律尤见雅裁。”因莫止号南沙,故而邵宝《寄莫如山》诗歌首句说:“五更梦醒忆南沙。”

作者邵宝,是明代著名的四朝元老,曾任贵州巡抚。邵宝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直隶无锡县人,《明史》有传。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进士。授许州知州。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中宪大夫、江西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学政。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因忤刘瑾,强令致仕。刘瑾伏诛,起贵州巡抚,不久升任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恳辞不就。嘉靖改元,起前职,辞不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邵宝《寄莫如山》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东家”的典故,对于当今的读者而言,十分隐晦难懂。典故“东家”,最早称为“东家丘”。据《孔子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才学出众,却轻蔑地称孔丘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有云:“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代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有曰:“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而邵宝《寄莫如山》诗选用此典,是反其意而用之,是在极力赞扬友人莫止莫如山莫南沙才高旷世却又不为世人所识,正如当世之“东家丘”。

来源:新华社

明代王缜《弘治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大雪,二十九日寅止。正月三日晚又雪,至十六日或雪或止。惟十五日尤异,其雪花大者约广二三寸,长亦如之,见者莫不惊骇。余时奉命在镇,是日雨水节,寒如冬至。沿河冻合,舟不能行,屋檐积雪,弥月不消。不知天道竟何如也!感而有作。》诗曰:

我生三十九,半在燕京走。

不见京师冬,有此雨雪久。

而况润之地,江南京之口。

正直三阳春,大寒如数九。

黄云四塞迷,雪花大于手。

楼阁耸冰山,檐溜缀琼玖。

路绝鸟不飞,河合车可守。

弥月势不休,占岁宁复有。

悠悠者苍天,不知有意否。

据说明朝曾历经了一段“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寒冷天气,这首诗大约也可以算是一则诗证了。诗歌题目很长,其中写雪下得很多很大,特别是居然有长宽各有“二三寸”的超级大雪花。这确实让人“见者莫不惊骇”,至少时年三十九岁的此诗之作者是平生仅见!而且,到了雨水节气了还超级冷,“大寒如数九”,“寒如冬至”。作者奉命所在江南之地的镇江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居然河流结冰,不能行船,“弥月势不休”,长达一个月之久。

当然,也绝非年年如此奇寒,有些雨水节气诗歌也还是甜歌娇柔。温软如梦。如,明代居节《春晴书见》诗云:

金羁芳草去翩翩,王谢儿郎美少年。

雨水已过正月后,莺花不隔短筇前。

春云拟黛山千叠,画阁笼烟柳半天。

燕子未来寒食远,谁家庭院试秋千。

居节是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字士贞,号商谷,善书画,师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居节这首诗写所写,则当然应是苏州地区雨水时节的景象,有少年游春翩翩,燕燕莺莺,芳草烟柳。又有美人妆扮一新,轻荡秋千,摇摇曳曳入画卷。

清初查慎行《己亥元旦二首·其一》诗曰:

早梅残雪散氛氲,春色三分过半分。

上日几逢兼雨水,吉占且喜有风云。

闲门扫轨眠方稳,绝塞传烽耳怕闻。

岁事推迁成旧物,屠苏又是六回醺。

查慎行对这首诗留有四处注释,很是方便我们的解读。他自注说,“时余年七十”,又讲“余归田已六年”(屠苏又是六回醺)。则很容易判断出他此诗题目标明之“己亥元旦”,是指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正月初一。查慎行在诗句“上日几逢兼雨水”后原注释云:“半月前立春,今日交雨水中气。”则更加证实,这一年的大年初一头一天,恰正是雨水节气。

“遍地含芽及莩甲,连林柳眼与梅心。”清末至民国的赵熙填有“雨水节”词二首,读来令人口齿生香。其一,赵熙《东风齐著力·雨水节种花》词曰:

春雨知时,山桃含笑,梦醒贫家。无方送老,种绿报年华。不办黄金作屋,风流债,点却群花。三三径,量枝数叶,汲水匀沙。

失喜到双丫。争斸土一锄,忙尽金鸦。分香引蝶,剩本饷邻娃。便当村农穑事,一壶酒,自劳生涯。阴晴外,成阴结子,且自由它。

上阕的“三三径”还真是个关于真种花的著名典故。南宋杨万里《三三径》诗序云:“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而下阕开头的“失喜”二字,其含义是指“喜极不能自制”,高兴到控制不住自己。唐代杜甫《远游》诗有曰:“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又有,赵熙《三姝媚·雨水节寄山腴》词云:

仙桃红破口。问青城山中,石堂修否。应节春霏,是野人生计,种花时候。下食生台,僧去也、乌鸢如旧。似此年华,何地能耕,五湖三亩。

齐向南能低首。为护法禅天,一池风绉。未识春人,作乐昌啼笑,眼波谁溜。旧曲横吹,亏异代苏威长寿。羡而图书端坐,松风劝酒。

二词均出自赵熙《香宋词》,二词均在自许“野人”,优游“种花”中流露出对于“旧曲横吹”的留恋,也在词中书写了四川的雨水时节“山桃含笑”的美好春景。

来源:人民网

赵熙是四川荣县(今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辛亥后回籍,多才艺,善诗词书画。赵熙素不填词,壬子(公元1912年)自沪归里后,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刊于成都,自后绝不复作。其自撰之《香宋词叙》有曰:“诗曰:‘蟋蟀在堂’,彼自鸣其秋尔,以亡国之音当之,则哀以思矣。于是贸然裒录,不敢掩其不善,六百日中,凡如千篇。云‘香宋’者,汉许君有言,宋居也。《离骚草本疏》中‘其芳菲菲,树之维宜’,而余今实无一椽之庇。噫,自欺而已。”

清代郑珍《贵阳寄内四首·其三》诗曰:

子午山中百念悲,拮据三载见林池。

庞公有妇能看冢,鄂女登楼等寓思。

松及春头多觅树,梅当雨水酌分枝。

离家事事烦料理,园壑从来出手治。

郑珍是贵州遵义人,字子尹,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史志专家、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郑珍科考中举,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郑珍这首诗写于贵阳,寄送给在遵义家里的妻子,该诗出自其《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六,写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时年郑珍三十七岁。

郑珍又别号“子午山孩”,故而诗歌首句说“子午山中百念悲”,是其自诉愁苦,之下,则极力赞美妻子多有贤助,料理家事,井井有条。诗歌颈联“松及春头多觅树,梅当雨水酌分枝”表明,此诗也写于雨水时节。郑珍《贵阳寄内四首·其一》首联诗曰:“六年不试北风寒,又历人间行路难。”这也就证实了这一组寄内诗的作时与机由,写于他连续两次参加进京会试落第后的第三次行程中。而“松及春头多觅树,梅当雨水酌分枝”两句,尤见性情,是在叮嘱妻子,唯有松、梅是自己的念想。“春头”是春天的开头,初春要好好看照家园里的松树;对应“春头”的“雨水”二字应即指“雨水节气”,是说雨水时节,田园中的梅花绽放,可以斟酌斟酌加以修剪,使之形、韵、香、雅、清俱绝。北宋苏轼有诗句“手植青松三万栽”,宋末谢枋得有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俊语。而郑珍说,“松及春头多觅树,梅当雨水酌分枝。”如此细致入微,郑珍与妻子讨论观照松树与梅花,也自有“子午山孩”的深情眷眷,满满都是对于家乡田园与知心爱人的恋恋依依。

雨水已来芳草动,曲尘渐放柳丝春。这美好的雨水时节,更有美好的春光在前头!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