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免金刚怒目,或者愤世嫉俗,或者悲痛欲绝,或者欢天喜地。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温柔敦厚的,是安静平和的,是经过文明洗礼的。
撰文:汪文学
摘编:代丹妮
题图:AI
温柔敦厚是谁说的?
“温柔敦厚”一词,据说出自孔子。其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
孔子的意思是:一国国民,其为人温柔敦厚,是诗歌教化的结果。诗歌教化能使国民温柔敦厚,是由于诗歌本身具有温柔敦厚的品格。温柔敦厚的诗人写出温柔敦厚的诗歌,温柔敦厚的诗歌教化出温柔敦厚的国民。
诗歌性格,不太冷,也不太热,就是温
观古今学者诠释“温柔敦厚”,徐复观的意见最通达最契合孔子原意。他认为:温柔敦厚是指诗人流注于诗中的感情。
诗人将温柔敦厚的感情,发而为温柔敦厚的语言和韵律,形成温柔敦厚的诗歌性格。
不太冷,也不太热,就是温。温的感情以适当的时间为条件,不远不近的适当时间距离的感情,是不太热不太冷的温的感情,这正是创作诗的基本感情。温的感情最适合诗。
首先,温的感情有柔的特点。
太热的感情是刚烈的性格,太冷的感情是僵冻的性格。这都没有弹性,因此也没有吸引力,是一种不容易使人亲近的感情。
在太热与太冷之间的温的感情,有弹性,有吸引力,容易使人亲近,是柔和的感情。
其次,温的感情有敦厚的特点。
敦厚指的是富于深度、富有远意的感情,是有多层次,乃至有无限层次的感情。太热与太冷的情感,不管多么强硬,常常只有一个层次,突破了这一层次,便空无所有。而温柔的感情,是千层万层重叠起来的敦厚的感情。这种敦厚的感情,就像一个大的磁场,它含有永恒的感染力。
我认为,这是目前为止,对“温柔敦厚”一词做出的最通达、最确切的解释。
温柔敦厚是美德,是诗的理想品格
顾随(近代国学大师)说:“人与文均须有情操。”“情操必得道之人、有修养之人。”
就儒家理想而言,人与诗均须温柔敦厚,诗的最佳境界是温柔敦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温柔敦厚。
在顾随时代,依然坚持温柔敦厚“代表中国民族的美德”,认为它不是耻辱,是光明。虽有保守嫌疑,但却是卓见。推崇温柔敦厚的诗和人,致使中国人普遍缺乏斗争精神和抗争意志。但是,温柔教厚又确是“最富于人性、人味的生活”。
我以为:对于人类的精神或情感状态而言,温柔敦厚是人生的正常状态,亦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太热或太冷的情感,都不是正常状态的情感,亦不是理想状态的情感。
太热或太冷的情感,都是因为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而导致的情感失衡状态。当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消失后情感又回复到温柔敦厚的正常状态。所以,温柔敦厚是人生的正常状态。
进一步说,外界因素的强烈刺激,无论是使人高兴的刺激,还是使人悲痛的刺激,它总是使人处于紧张、焦躁、不安状态。但是,从内心深处的本能需求来说,人类总是更喜欢平静、安闲的生活,追求闲适、安逸的情感状态。所以,温柔敦厚也是人生的理想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免金刚怒目,或者愤世嫉俗,或者悲痛欲绝,或者欢天喜地。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温柔敦厚的,是安静平和的,是经过文明洗礼的。因此,温柔敦厚也是文明的,是人类所理想的。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