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人民日报》聚焦贵州正安:吉他出深山 弹奏致富曲

动静原创人民日报
1641280020
积分商场

1 月 4 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吉他出深山弹奏致富曲(劳务品牌促就业⑥)——贵州正安县建设劳务品牌,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报道了位于贵州正安县的国际吉他产业园,一年生产吉他 600 万把,占全国 20%,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依靠 " 正安吉他工匠 " 这一劳务品牌,正安得以兴起吉他产业,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全文如下:

铿铿锵锵,嘈嘈切切。一把吉他,正在接受检验。

" 嗯?" 伴着一声疑问,18 岁的李佳林放下刚造好的吉他,埋头仔细端详。作为品质检验师,每天要经手四五十把吉他。没一会儿,只见她嘴角上扬," 找到了!下弦枕磨得不精细,有不到 1 毫米的误差,音质略微失准 ……"

位于贵州正安县的国际吉他产业园,一年生产吉他 600 万把,占全国 20%,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安吉他做出名堂,根本在于一名名精益求精、务本求实的吉他工匠。" 县就业局职业能力建设负责人陈坤华说,依靠 " 正安吉他工匠 " 这一劳务品牌,正安得以兴起吉他产业,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政府动员返乡创业

集聚形成用工队伍

正安地处黔渝交界,山高谷深,人多地少,曾是深度贫困县。1987 年,正安当地人成规模南下广东务工,开启贵州有组织劳务输出之先河。陆陆续续,一个 60 余万人的县城,常年有 20 余万人在外务工,其中 6 万余人流向广东吉他行业,不少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2012 年,正安启动 " 筑巢引凤 " 工程,号召同乡返乡创业,吉他产业顺势而生。" 老家建起吉他产业园,墙内的事企业管,墙外的事政府包。" 加之租金、税收、营商环境建设等系列优惠政策落地,长期在外的刘江波,加入第一批返乡创业大军。

2016 年 3 月,他创办的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入驻投产。" 吉他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用上机器,将近七成的工序还得靠手工。" 除了自己带来的技术骨干,他直接在园区周边招工," 先后扩建 3 条生产线,招了快 200 人,以本地妇女居多。"

从吉他制造到销售、物流等配套产业,短短几年,已有 104 家企业进驻园区,年综合产值 60 亿元,完整的吉他产业链日趋成形。

" 政府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定位清晰,政策优惠,这是最吸引人的。" 陈坤华介绍,凭借 200 多道工序,一把把品质精良的吉他走出深山,直接集聚形成稳定的用工队伍," 就地解决就业 9242 人,其中 6690 人稳定脱贫,辐射带动就业近 10 万人,正安成了有名的吉他生产地。"

2019 年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 正安吉他工匠 " 这一劳务品牌正式推出。" 不仅仅局限于吉他制造,包括从事吉他产供销、上下游的工人,都是正安吉他工匠,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得精益求精,踏实去做。" 陈坤华说。

以老带新提升技能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 合桶这道工序,要把面板、侧板、背板粘在一块儿,让三条中轴线合而为一;音梁要修得一般高,不然塞下去有缝,难倒是不难,但讲究精工出细活 ……" 单听讲解,还以为是老工匠,细问才知入行刚满一年,名叫郑维琴,住在园区边上。

到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上班前,郑维琴从未接触过乐器。因为丈夫长期外出闯荡,带娃、照顾老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上班后,郑维琴跟着技工学合桶。最初一天只能做两三个,还得来回返工;坚持了一个多月,逐渐有些起色;半年之后,一天能做 30 多个,鲜有不合格的。看到月薪 3000 多元,郑维琴十分开心。

刘江波公司的女职工占比达到七八成,公司实行 " 师带徒 "" 老带新 ",十分管用," 公司还聘请制造大师,通过成立工作室,储备新人才,攻关新技术。"

为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培养,政府定期组织申报市级、省级吉他大师工作室。" 申报成功的,给予 10 万元资助,全县已有 12 家。" 陈坤华介绍,政府还引导校企合作,提升正安吉他工匠整体技术水平。

" 学校有乐器维修与制造专业,还有吉他实训基地,教学生制作手工吉他。" 初中毕业,李佳林进入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经过 3 年学习,直接被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 " 抢走 ",担任吉他品质检验师," 有职业证书,工资比普通技工高。"

校长张信强介绍,早在 2018 年,学校在全县首设吉他制作专业,为园区输送人才。" 围绕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跟 17 家园区企业达成合作,精准对接用人需求。"

制定相关考核标准

力争构建行业规范

吉他工匠基本靠手艺吃饭,但如何评判水平高低,国内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给劳务品牌健康、规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 本地工人进厂,曾有不少人制作的产品过不了质检,只能返工。" 刘江波回忆,个别企业甚至一把火烧掉,就是要把质量二字刻在工人心里,绝不让一把不合格的吉他流入市场。

2019 年 10 月,首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在正安举办,来自全国的 300 余名吉他工匠同台竞技。" 这是吉他制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少本地工匠拿了奖。" 陈坤华表示,通过一系列吉他技能大赛,更能看清对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迫切。

前不久,由当地人社局同职校等起草的《吉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获省里批准。" 主要针对吉他涂装、研磨、装配等 5 个工种进行考核,达标后颁发专项能力证书。" 张信强说,目前正组织考评员集中学习,开展第一批吉他工匠考核。

" 政府会继续引导职校和行业,朝着构建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努力,争取出台职业技能标准。" 陈坤华说,要为正安吉他工匠打开成长空间。

弹出技能就业的动人乐章

正安县吉他产业的兴旺,离不开 " 正安吉他工匠 " 劳务品牌的助力。二者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正安县通过摸底调查发现,仅在广州吉他行业务工的正安员工就有 2 万多人。因此,正安县决定打造产业园,吸引在外从事吉他行业的同乡返乡创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意识到人才支撑的重要性。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全国较早开设吉他制作专业的学校,为吉他产业发展培养设计、制作、销售、管理等专业技能人才,并输送到正安吉他工业园区就业。

通过大力实施吉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加强吉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支持企业加强吉他制造技能培训,正安县聚集起一批高水平的吉他工匠。正是凭借正安吉他工匠的高超技能、精湛技艺,一把把品质精良的正安吉他赢得了全世界吉他爱好者的青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正安吉他工匠 " 劳务品牌也闯出了名头。

不少人惊叹,如此质量上乘的吉他,由贵州大山深处的农民工制造,是一个奇迹。" 正安吉他 " 劳务品牌解决就业 9242 人,受益人口以园区周边 20 个村组和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中心,覆盖全县 19 个镇(乡、街道)。如今," 正安吉他工匠 " 劳务品牌用心、用情弹奏出新时代技能就业、返乡创业、增收致富的动人乐章。

编辑

刘倩 朱海婷

责编

吴瑶

编审

石昌晗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