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青山富民记丨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云贵山实践

动静原创
1680587700

云贵山紧依遵义市湄潭县城,与贵州北纬27℃茶山相连成片,是湄潭翠芽的核心产区,在这里,茶树遍野。

云贵山春景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提供

茶山不负春

“今天你采了多少?”

“我采得不多,你们年轻人手脚快,采得多一些。”

大家相互探看采茶的“成绩单”,有时心里还较着劲。

31岁的颜季秀十年前从毕节嫁到南江村,期间也曾到过浙江打工,但因为孩子年幼需要照顾,她便不愿意再出远门。她认为,比起挣钱,陪伴和教育孩子更加重要。

湄潭云贵山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茶青 仇正腾摄

南江村种茶少,但每年都有很多种茶人来接他们去采茶。

“我们愿意早点起床,这样能多采摘一些,收入也更多一些。”一个上午,颜季秀采了近三斤茶青,按每斤30元的人工费,她挣了近90元。

茶山上采茶的男性相对较少,44岁的龙太明是其中之一。

龙太明在湄潭县城的一家酒店做维修工作,工作之外的时间被他充分利用起来,他说:“茶山老板不要求上下班时间,我有事情随时都可以走,多采点就能多挣点零花钱。”这种灵活就业的方式吸引了很多附近的村民到茶山“兼职”。

当采茶人背着装满茶叶的背篓下山时,钟亚岚就开始给大家计重:“两斤八两……三斤二两……两斤五两……”不管多与少,采茶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青山不负茶人

二十多年前,云贵山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通往山下,村民几乎都以种植玉米为主,日子很苦。但就是这样不适宜耕种的环境,却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云贵山晚霞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提供

“我们不用打农药,茶叶都不会长虫,因为早晚温差大,虫子压根就没有生存机会。”钟亚岚说。

云贵山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多久,没有人说得清,但是山间已被编号保护的三百多株古茶树证实了这一说法。

2000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地区大规模还林还草。一批又一批茶叶技术推广人员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云贵山,有了方向,有了技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开始上山开荒种茶,一刀一镰把玉米地变成了茶园基地,荒山上也种满了茶树。

茶树种下去的头三年几乎没有收成,村民们也没有闲下来,而是通过到茶厂打工、请教当地的做茶老师傅等方式学习种植、加工的技术。

2001年到2002年,云贵山上的村民开始在家修建茶叶工坊,多数程序以手工完成,一天只能制作两三斤干茶。

遇上赶场天,村民们又将干茶背到县城售卖,在当时一斤湄潭翠芽能卖四五十元,下山的负重减轻了,收入还比种玉米翻了几番。

茶人不负青山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制茶技术。

年复一年,如今的云贵山,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家家户户都种植、加工茶叶。水泥路从山下修到了家门口,产业路也延伸至茶山上。

云贵山产业路延伸到茶园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提供

路修好了,村民们也不用再背着茶叶下山售卖了。每到春天,不少来自重庆、贵阳、遵义的游客也会带着家人来到云贵山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

湄潭云贵山茶农采茶 仇正腾摄

钟亚岚除了打理茶叶加工场外,还常常接待自驾游的客户。

家庭式的茶叶加工场办起来了,除了指导村民种植、加工、选苗育种外,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周会不定期到山上检查加工场的卫生情况,抽样检测茶叶农残。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说:“我们必须保证让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茶都是‘干净茶’、‘放心茶’,守护好‘湄潭翠芽’‘遵义红’品牌。”

在遵义,像云贵山这样因茶兴业、以茶致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据统计,遵义市涉茶乡镇达到1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达56个、村32个,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09万户,产业覆盖25.1万户100万余名茶农。

云贵山的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茶产业带来的富足生活,让这里的村民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

遵义台记者 涂林念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