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海平烈士
00:00 / -党和红军的亲密战友
——记王海平烈士
一位国民党的警察队长,一位雄霸一方的西路四大天王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将共产党和红军待若上宾。
1941年5月28日,贵阳郊外一个叫团坡的荒郊野地,朝云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泛着微红,葱笼的大树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也被吵闹声惊得到处乱飞乱叫,不时有一两片枯叶在风中飘荡;一大群国民党贵州省保安处官兵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阻挡着周围群情激愤的围观老百姓;几个准备行刑的士兵端着上了膛的步枪,指着一个五花大绑、面容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的半百老人。
随着一声令下,“砰”、“砰”、“砰”"的枪声响起,老人倒在了血泊中……这位倒在敌人枪口下的半百老人,就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劳苦人民的解放、对党和红军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王海平烈士。
(王海平烈士之墓立碑于此——望谟县烈士陵园)
党专家李林介绍说:
“王海平,布依族,贵州省贞丰州板陈村(今蔗香乡)人,1889年生,1916年王海平任贞丰县下江水上警察队长,驻扎板陈,负责保护南、北盘江下游至红水河上游的往来客商。1924年,南、北盘江一带恶性疟疾盛行,加上战乱频繁、连连灾荒、赋税加重,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王海平遂抓住这个时机自招兵马,以‘凡愿为我扛枪的男人,家属可受保护’为号召,从者甚多,实力不断增强。随后王海平又清剿了地方小股土匪,声威日振,成为红水河一带财力雄厚、兵马众多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地方实力派人物,控制着两江(南、北盘江下游)一河(红水河)的水上交通和沿江地盘,被称为西路四大天王之一。”
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千里转战来到王海平的地盘附近。纵队决定
争取王海平,以便顺利地渡江到黔西南一带隐蔽休整。
纵队司令何家荣身着便装,带着几个战士来到王海平的司令部,先拿出两支驳壳枪给王海平作为见面礼。双方一阵寒暄后,王海平突然严肃地对何家荣说:“不要拐弯抹角了,我看你们可不像是什么边防军。”
何家荣说:“不瞒王司令,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一纵队。”
王海平听到“红军”二字,震惊得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眼直盯着何家荣厉声问道:“你们究竟来干什么?!”
男:何家荣泰然自若地坐着,不紧不慢地向王海平说道:“我受一纵几百号人的委托来会王司令,当然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红一纵转战中越边境,滇桂两地,同大小各种武装较量多次了。这次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才来到黔桂边界。经过我们多方了解,知道你王司令面对乱世强敌刚直不阿,特别是您为人宽厚,带兵如子,大家对你十分敬佩。”
王海平听到这里,紧张的神情缓和了不少,退回座位上坐下,端茶喝了一口,继续听何家荣说道:“现在我的部队已经进入了王司令的辖区。”王海平又吃惊地站了起来,只听何家荣仍然说道:“但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借地休整,不会对王司令有什么不轨。如果王司令有什么事需要出力,我们完全可以效劳,不必客气。”
王海平傲慢地说:“我要是不同意你们的意思,并且把你扣下来,又会怎么样呢?!”
何家荣不慌不忙而又严肃地说:“我们来的几个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一纵几百人已经作好了一切应急的准备。”
女:王海平听完后,在室内踱了几步后又坐下,面带笑容地对何家荣说道:“何司令,我可真佩服您和您的弟兄们。现在我们来谈谈你们来的事吧。”
通过成功地做王海平的统战工作,红军保持建制地在其辖区内休整了近半年,王海平不仅没有向黔桂当局泄露红军的行踪,而且还向红军提供经费。
红八军第一纵队在黔西南驻下后,由于纪律严明,官兵平等,积极帮助群众,使当地群众甚至是王海平的下属都对红军十分友好,他对红军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来,王海平又相继同意中共黔桂边委、中共蛮瓦支部、中共卡法支部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余部到其辖区内开展革命工作。这一带逐渐成为黔桂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王海平由同情革命、倾向进步,逐渐变为倾向革命、甚至大力支持革命,给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和粮食等。
王海平除与党组织合作,共同组建革命武装“黔桂省边独立营”,开展地方工作外,还在党组织的支持下,于1936年创办了板陈兵工厂,自己生产枪支弹药,供其部队和红军部队使用;利用开办学校,举办识字班和夜校,进行抗日爱国教育、提高民众觉悟。
在王海平的大力支持下,中共黔桂边委领导下开展的武装斗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革命武装在肃清地方反动势力的同时,还致力于保护地方治安的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团结和争取少数民族自然首领和知名人士共同对抗军阀和国民党,充分利用他们在本民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对黔桂边委的活动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所有这些革命活动,使黔西南地区成为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38年底,中共黔桂边特委又在王海平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在南、北盘江下游和红水河上游沿岸地区组建了抗日救国义勇军,并由王海平出任抗日义勇军司令。
王海平和中共黔桂边委在黔西南地区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黔、桂当局的注意和仇视。1938年底,国民党在王母(今望谟县)设立了贞丰、关岭、紫云三县联防办事处,对中共黔桂边委和王海平进行监视,横加干涉,多方制肘,随时准备派兵进剿。
1940年,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责令兴仁专员刘时范下令停办板陈兵工厂;并抽调了贵州省保安一团和兴仁专署保警大队进驻望谟县。短短几个月中,国民党贵州当局采取诱杀、进剿、封官许愿等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分化、瓦解王海平部队,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1941年2月,国民党贵州当局决定分兵两路围剿板陈。
当敌人进入板陈后,才得知王海平已会同中共黔桂边委的同志转移了。恼羞成怒的敌人将王海平的住宅砸烂,国民党政府贴出布告,宣布没收王海平的财产,并悬赏5000大洋缉拿王海平。
在中共黔桂边委的劝说下转移到了广西百色的王海平,与黔桂边委的同志们分手后,还是被国民党百色当局发现并监视起来。5月12日深夜,王海平准备到桂林找地下党组织,不幸刚到柳州就被贵州省政府事先派来的特务逮捕,随即押往贵阳。
1941年5月28日,王海平被敌人以“通共容共”的罪名杀害于贵阳团坡。
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王海平为革命烈士。
作者:李朝贵
原广播文艺制作中心供稿
编辑:罗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