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花溪区种植草莓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因缺乏统一管理,不成规模,草莓产业发展难以壮大。2020年花溪区政府打造区域品牌“花小莓”,通过建基地、控品质,让小草莓撬动了大市场。短短三年品牌价值达4.92亿元,今年10月还上榜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活动拟推介名录”。
动静记者在黔丰生态草莓园的种植大棚里看到,这里的草莓都是采用“高架式”种植模式,每一个种植架约有1.2米高,不同于传统的土培模式,“高架式”草莓种植采摘时不用附身弯腰,随手即可摘下,并且种出来的草莓的糖分可达13度左右,要比土培的高出两度。
动静记者 秦海瑭
“高架式”种植模式是通过无土栽培及定制水肥配方和智能测温管理系统,实现种植全流程的智能化、数据化管理,让草莓品质得到提升。
“相比于传统地栽,产量一亩要多500斤左右,人工成本减少一半以上,病虫害减少方便管理。”贵州天盛黔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卯生优告诉记者。
贵州天盛黔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 卯生优
到花溪摘草莓是不少贵阳市民节假日期间休闲放松的选择,但之前因不成规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花溪的草莓产业处于“小打小闹”的分散状态。为适应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2020年当地打造“花小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建立1000亩标准化草莓种苗自主繁育基地,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贵州高源草莓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筱婕
贵州高源草莓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筱婕说:“自己繁育出来的种苗会比我们传统的购买的扦插苗成活率更高,抗病性会更强,亩产是可以达到3000斤以上。”
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站技术推广员 肖祥飞
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站技术推广员肖祥飞介绍:“贵州繁育草莓种苗是有明显优势的,处于高原气候,通过短日照、低温,草莓就会提前进行花芽分化,今年我们培育了‘黔莓’系列种苗对外销售,主要是走往云南、四川等地。”
花溪区还将草莓产业链进行延伸,开发了草莓雪花酥、草莓冻干、花小莓红颜果酒等10款产品。目前,花溪区草莓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7000吨,占贵阳市产量的近8成,年产值3.2亿元。
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震宇说:“接下来,逐年提升我们的种植面积,持续做好我们种苗的研发,让我们的种苗在全国都是领先水平。下一步,针对珠三角地区,我们持续会做市场的培育,可以开些专卖店到那边去,让我们的草莓产业更健康的发展。”
贵阳市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