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3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目标。铅蓄电池和锂电池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电池类型。多年来,台江县深耕铅蓄电池产业领域,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5万的小城,拥有4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不过铅蓄电池在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的同时,环境污染风险也显而易见。发展铅蓄电池,让台江尝到了甜头,也吃到过大亏。未来的发展之路怎么走?记者从一块铅在台江的产业循环找到答案。
“我们的电池发往四川、重庆、还有湖南、广西、江西、广东。出货率一天是18万到20万左右,现在是旺季的时候了。”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应链成品仓库主管杨海英向记者介绍。
在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贵州公司仓库区,记者看到,一箱箱供爱玛电动车生产使用的电池正被打包发出。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即使每天满负荷生产13万支铅蓄电池,依旧供不应求。今年,企业还获评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然而几年前,“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铅生产企业却给台江经开区带来了生态之“痛”,因污染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整改。
2021年台江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关闭五家再生铅企业决定的文件
“落后工艺的产业在园区,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下定了决心。”台江县工信局副局长张维祥说。以整改为契机,台江关停了5家再生铅污染企业,这5家企业年纳税约1亿元,占据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这让台江成为当年黔东南州生产总值唯一负增长的县市。上游企业关停,意味着开发区已成链条的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有断“链”之险,但台江仍选择了借机转型。
“如今的入园条件门槛更高了,园区进一步招大引强,二氧化硫、铅尘的排放比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降下了50%。”张维祥介绍。
“当时短期对我们会产生一些物流成本带来的压力,但是为了园区长期健康地发展,我们还是支持的,是非常好的举措。”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说。
壮士断腕后的台江随即开始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关停企业进行重组,同时引入技术水平更高、产业规模更大的生产企业。通过招大引强引来的贵州麒臻公司,是再生铅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公司一改以往徒手拆电池、手工扒铅锭的落后生产方式,废旧铅蓄电池在自动化设备中变成了再生铅,产品不出园区,就可以销售到下游企业天能贵州公司。
“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年产量达35万吨,两台设备每天产量大概在1600吨左右,自动化的设备分选干净,同时中控室可以对废电池直接破碎。”自动拆解车间主任吴永说。
日前麒麟公司所生产的将近70%左右的铅都在天能公司进行了消化,企业今年产值预计在20个亿,正在规划起三期项目。
如今,园区真正地实现了铅蓄电池生产与回收循环利用,现已入驻12家铅蓄电池的上下游企业,其中包括水发集团、天能集团等企业,正不断追加投资扩大产能。
“我们的二期项目投资了3个亿,为了顺利投产,两个设备全部到位,正在招工培训当中。”贵州省万航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良说。
贵州省万航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良
“我们不仅仅是要办工厂,还要建立‘产、销、回’一体化,在西南片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部。今年我们可以达到40个亿产值,我的上游产业链也能达到28个亿。”天能集团(贵州)总经理钦晓峰说。
“现在我们已经接到数十家相关企业的来函,它们对园区有很大的投资兴趣。”台江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冯虹宇说,接下来会和部分意向企业进行签约,为这些企业的上游寻找各项指标,确保原材料的充足供应,从而不断地壮大台江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
据介绍,台江再生铅循环利用已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今年上半年,台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州第一、全省前列,连续六个季度延续了较快增长的好势头。
“我们走过了这段考验期,铅蓄电池和废电池回收行业目前走在了西南区域的前列,产业的发展符合市场规律。”台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泽东向记者介绍,“今年,台江铅蓄电池产业预计可以突破70个亿,在“十四五”后期,打造出百亿级产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台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泽东
一块铅发展起来的电池循环产业正如火如荼,市场供不应求,也倒逼企业扩大规模,创新技术。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考验的是企业的定力、政府的决心,更是一场技术变革。台江壮士断腕,在“阵痛”中转型升级,逐绿发展。破与立,实则是台江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退与进、旧与新转换的最好见证。
见习记者孙佳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