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日,星期四,普通的一天。并非节日,也并非假日,只是不知从何开始,也许是因为“520”与“我爱你”谐音,这平常的一天,莫名变成了爱情的象征。
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一名牺牲的教徒;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最初则是为祭拜星宿而设——二者本来同样和爱情毫无关系。
正如“520”一样,在口口相传之间,被天下有情人用一个又一个的浪漫故事烙上印记。这些故事不尽相同,但终究都是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诞生了很多作品,比如大量的爱情电影。
它们之中大多数的故事是凄美的:从萍水相逢开始,或是一见钟情,或是日久情深,终究抵不过外部的力量将二人分离,正如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种故事是最多的,其中的经典不在少数,比如《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剧照
一个欧洲的公主,一个美国的记者,一天的时间,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奥黛丽·赫本的名字与容颜早就和这部电影一同刻进了无数代观众的内心。
只是,银幕上的璧人越美,和现实的距离也就越大。随着时代变迁,观众口味改变,镜头的焦点,便朝着现实挪近。
比如两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是打拼,一人为生活,一人为梦想,多年后久别重逢,以为旧情重燃,却很快发现终究只是“旧情”,便再度分道扬镳。
这样的爱情片结构现代了不少,在这些故事中,分开情侣的原因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内心。
《爱乐之城》就是这样的故事:一个小演员,一个钢琴师,穷时相濡以沫,等到各自得偿所愿,却是不得不相忘于江湖。
《爱乐之城》剧照
这两种爱情故事都像酒,一者浓烈,一者绵长,喝下去都是辣的、苦的,令人难以忘怀——现实中,大多数人经历过的爱情亦是如此。
“是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谁在你心里放冷枪。”
可是人活着并不应该只是为了爱情,光阴百代,人皆过客,等时间过去,就会发现当初视之如命的一段缘分,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在《美国往事》里,年轻的小混混“面条”爱上了同龄的芭蕾舞演员黛博拉,因为身份的差别而未能在一起。多年后“面条”经历了成功、得意、背叛、潦倒之后重回故地,年少时的懵懂情感,也已变成了人生的小小注脚。
《美国往事》海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悲剧。那些美满的爱情故事同样受人追捧:男女主角挣脱千难万险,幸福地在一起,永不分离,像童话一样。
既然是童话,夸张一些也无妨。电影《土拨鼠之日》便是这样一个奇思妙想的故事:男主角发现自己被困在了同样的一天,这一天里不论怎样胡作非为,乃至寻死,再度睁眼,仍是同一日。
为此,他不解,乃至疯狂、灰心,却在最后得到解脱——因为他找到真爱,已不在乎时间是否重来。
《土拨鼠之日》的深情告白
故事中,时间从此回复正常,就像和他开了个玩笑一样。但对现实的观众而言,这种感觉并非玩笑,爱情的力量,就是这么奇妙。
正因如此,爱情诞生了无数悲剧,无数喜剧,甚至在并非以爱情为主题的故事中也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但在这之中唯独一种故事最为稀少:并没有令人刻骨铭心的悲伤,也并没有历尽万难的皆大欢喜,只是平淡的相遇、相伴,平平淡淡,直至被死亡分离。
这,无疑也是爱情的一种。
而在今天,这个本不属于爱情,却变成了“我爱你”的代名词的日子,你所期待的爱情,又是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