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9日开始,贵阳各地的降水一度缓解了前期出现的晴热天气,网友称“干了那么久,地上终于湿啦”。10日夜间贵州局地暴雨,个别站点大暴雨,再次为贵阳送来凉爽。“伏威”消散,爽爽的贵阳正式宣布退出“高温群聊”。
据监测,8月10日08时至11日07时,贵阳全市共出现2站大暴雨(白云区1站:蓬莱展示园138.2毫米;乌当区1站:罗庄100.5毫米);21站暴雨(乌当区6站;修文县9站;白云区1站;清镇市4站;开阳县1站);24站大雨;18站中雨;77站小雨。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全市阴天间多云有分散阵雨或雷雨,主城区气温21~28℃。
说到贵阳前期的热,确实是真的热,毕竟连续11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0℃。贵阳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进入“三伏天”中的二伏以后,贵阳就开始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一路飙升到34.4℃,长期晴热天气也导致平均气温偏高。在11天的晴热天气中,贵阳平均气温达25.6℃,在历史同期中排名第一,同期排名第一的还有花溪区、白云区、乌当区、清镇市、修文县和开阳县。日最高气温只有花溪区、白云区在历史同期排名中第一,贵阳东山本站排名第五,这样的气温,不热都难。
但纵观历史数据,贵阳站仅在1952年最高气温达到37℃,当年连续超过30℃的天数达到17天,这样一比,今年虽然热,但没有热得“太过分”,同时在与当初周边省会城市接近40℃的气温相比,贵阳热得也算是很“低调”。
贵阳市气象台工程师王君军认为,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任何“极端天气”都有可能发生,并呈现频发状态。应对极端灾害天气,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
通讯员: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