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直播已结束!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三、优化旅游特色,实现遵义更宜学、宜养、宜游
着力以长征文化公园为引领的旅游产业现代化,重点挖掘弘扬红色文化、沙滩文化、仡佬文化、土司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具体讲就是以以长征文化公园为引领的红色旅游,山水田园风光为主的农旅游一体化,遵义桃花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载体的康养旅游。
四、着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城市内生动力和活力
当前,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阶段,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并存的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人是核心,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一是推进城镇、农村综合改革,让广大居民分享改革红利。二是打造好环境,优化产业,吸引人才创新就业,实现产业振兴。三是狠抓要素保障,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着力把遵义建设成为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最后与大家分享《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虽说路途遥远,但已经上路,正在走来。告诉你,它决不后退,也不会停下。
一、优化城市环境,实现遵义更宜居
(一)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一极两心三带多点"(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仁怀绥阳道真到中心城市,波速细致东北中心城市,仁习赤、正务道、湄凤余形成"三带"协同联动,壮大一批重点城镇)。
(二)进一步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规划同步。交通互联、产业共融、配套共享、生态共护,到2025年,初步形成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流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都市圈。
(三)强力推进"三改",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到2035年,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200万,其余县城常住人口200万,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把遵义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到记忆的花园城市。
二、优化特色产业,实现遵义更宜业
遵义国土面积大,重点发展县域经济和城镇经济,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良性循环的现代化格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此同时,要重点处理好存量和增量、产业和城镇、建设和治理、改革和创新四个关系,具体来讲。
(一)始终把握工业发展的领先地位,以茅台酒为引领的绿色食品工业、基础材料工业、军民融合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能源等产业,力争到2025年,促进开发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建成2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7个百亿级园区。
(二)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红粱、茶叶、辣椒、竹产业和生态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向重点产区集中,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真正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贵阳市有10各区(市县)。中心城区6个,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60平方公里米,常住人口598.7万人,是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交易中心等。2020年GDP 4311.65亿元,比遵义市GDP多591.6亿元。
遵义市有15个县(市、区)。中心城区4个,总面积3076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0.7万人,户籍人口830万人。是我省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文化底蕴深厚,是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世界酱香白酒生产基地,中国新型材料原料基地、航空航天装备基地,以及中国优质高粱、优质茶叶和特色竹产业基地。
其中,贵阳2020年GDP为3720.05亿元,遵义经济总量较贵阳少591.6亿元。贵阳和遵义是兄弟城市,正可谓,在发展势头上竞相绽放,在产业布局上独具特色,分工协作,在城市推进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唱好"双城记"。遵义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唱好"双城记"工作中遵义重点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
请问遵义对唱好"双城记"是怎么思考和打算的?
第四,强化宣传坚定信心。按照省委提出"宣传推介有声势有动静"的要求,突出政策的重要性、首创性、含金量,开设"推动强省会、开启新征程"等专题专栏,设置户外公益广告牌,投放宣传标语,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强省会"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把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迅速转化为贵阳贵安干部群众的激情追求。同时,搭建平台招商引资,举办贵州"强省会"行动推介暨"苏商入黔"集中签约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72个、投资意向金额880.51亿元;举办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线上线下共有549家企业参展,传播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全球有130余万的新闻信息报道量,全省签约144个合同类项目,总金额达565.61亿元。
第五,突出重点抓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强省会"涉及的主要目标、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作、重大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有的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比如:国家发改委在"数博会"开幕式上对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进行授牌,在轨道交通2号线省人民医院站建成贵州省首个城市航站楼,已召开贵阳贵安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贵阳贵安推进新型城镇化暨"三改"工作大会,成功举办"强省会"行动推介暨"苏商入黔"集中签约和以"数智变·物致新"为主题的"数博会"等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谋划打造一批示范带或示范线路,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推进,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支撑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4月12日全省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召开以后,我们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狠抓工业经济、狠抓数字经济、狠抓总部经济、狠抓枢纽能力、狠抓创新人才、狠抓开放营商、狠抓生态提升、狠抓公共服务"八个狠抓"的要求,加快推进"强省会"五年行动各项任务早见效、见大效,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凝聚合力狠抓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召开的第二天,贵阳贵安迅即召开"强省会"五年行动誓师大会,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开发区)签订责任状,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扎实推进《意见》和《行动方案》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在此过程中,省"强省会"五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省直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主动帮助和指导贵阳市推进工作,形成了全省上下推进"强省会"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第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一是全面构建指挥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采用实体化专班运行。同时,聚焦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改"工作、乡村振兴、创新人才、枢纽能力提升、生态提升、提振消费、扩大开放、营商环境、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纪律作风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设置了14个指挥部。二是全面构建调度体系,实行市委常委会和市委财经委定期调度、市政府常务会定期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调度、各指挥部专项调度机制,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工作情况。三是全面构建监督体系,建立了"三必须""五严查""一激励"的监督机制。
第三,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围绕以《意见》为"塔尖"、以《行动方案》为"塔身",以配套细化政策措施为"塔基",构建形成"金字塔"体系,推动"强省会"行动项目化、实物化、清单化、链条化落实。围绕"塔尖",我们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梳理了60条重大政策措施,待省里印发后,我们将逐一分解到贵阳贵安各有关部门;围绕"塔身",我们细化梳理形成了97项主要指标、60项重点工作、21项重大改革创新、120项重大项目,每项目标任务均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各司其职的工作局面。目前,贵阳市已印发《"强省会"五年行动主要目标及工作任务分解表》,"塔基"体系已基本建立。
王市长您好,我们想了解一下贵阳市目前"强省会"有关工作的推进情况,谢谢!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省新型城镇化和"强省会"两个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增强工作合力,确保"强省会"和"双城记"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同时,推进支持实施"强省会"60条细化落实措施落地生效,组织实施遵义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大力度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贵阳贵安和遵义项目建设,在安排省级有关项目、资金时给予贵阳贵安和遵义倾斜支持,全力推进"强省会""双城记"取得实效。
二是狠抓项目支撑。已建立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库,督促各地围绕"三改"和产城融合、养老托育、医疗卫生、市政设施、生态环保、商贸物流等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将贵阳贵安总投资1.15万亿元的1425个项目、遵义市总投资0.62万亿元的2120个项目纳入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库,同时将贵阳贵安和遵义市重点项目纳入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并列入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三是狠抓资金保障。初步统计,上半年省有关部门单位争取和安排各类资金200多亿元支持"强省会"、160多亿元支持"双城记"。四是狠抓规划编制。正加快编制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规划和遵义都市圈发展规划等。
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召开后,我们认真履行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全力推进"强省会"和"双城记"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狠抓政策支持。截至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制定26条政策措施支持"强省会"。比如:省发改委组织修订《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用电支持政策实施方案》,降低贵阳—贵安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用电电价并按每千瓦时0.35元执行;省自然资源厅制定《支持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项目用地保障落实措施》,批准贵阳市中心城区实施批次用地13宗2000亩;省人社厅制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的实施细则》;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服务"强省会"五年行动支持贵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遵义建设成为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仁怀、赤水、正安打造成为区域性支点城市。
"强省会"和"双城记"是我省今后发展的大战略,请问有哪些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这一大战略更好落地落实落细呢?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三、关于《实施意见》如何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决策部署落地。通过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负责、靠前指挥,健全新型城镇化专项组,设立遵义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县(市、区)具体抓落实,实行月、季工作调度机制,迅速对标对表,从"把遵义都市圈建成全省核心增长极,加快构建融入成渝、联动贵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与贵阳共同唱好"双城记",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找差距挖潜力,切实压紧压实责任,精准调度施策,深化周边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目标导向,健全考评机制。将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至县(市、区),实行动态监测分析、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定期综合评估。健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月调度、季评估、半年督导"工作机制,建好工作台账,加强督查督办。做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监测及城镇化相关摸底调查工作。通过年度目标滚动实施保障五年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地。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项目化落实,遵义市建立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库,梳理筛选项目上报,强化争资争项,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滚动接续机制。最大限度把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图斑上,对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行应保尽保、重大项目特事特办,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交易政策,落实跨省域调剂工作。
二是关于城镇空间布局。《实施意见》按照"十四五"规划建议精神,再次对推进"一核两心三带多点"城镇体系建设进行了完善。"一核":把中心城区打造为核心增长极。"两心":支持仁怀建设副中心城市、正安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带":推进仁习赤、湄凤余、务正道三条城市带联动发展。"多点":支持赤水等加快建设区域性节点城市,增强县城区承载能力,发展壮大一批重点小镇。
三是关于遵义都市圈。当前,遵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完善阶段,因此《实施意见》没有作过细的工作部署,重点在思路和远景目标上进行了陈述,并对都市圈辐射带动遵义全域进行了展望,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都市圈。再通过5到10年努力,15个县(市、区)经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发展高度协同,遵义都市圈更加成熟、更具活力"。
二、《实施意见》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关于目标设定。《实施意见》设定了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突破"两个200万"和GDP突破"三个2000亿"的目标。
"两个200万":一个是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0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遵义的明确要求。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168万,需新增32万左右,年均新增6.4万人,比较符合现阶段遵义城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另一个是县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0万,目前各县(市)城区常住人口约180万,需新增20万左右,分摊到各县(市)平均2万左右,总体是合理和适度的。两个200万再加上各乡镇集镇人口,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65%,高于全省目标3个百分点左右,既符合遵义发展实际,也是遵义为全省所作的贡献。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五年需增加9个百分点。我们现在是57%,五年需增加8个百分点。
"三个2000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是省委、省政府给遵义明确的新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具体分解为中心城区、仁怀市、其他各县(市)三大部分均需突破2000亿元。其中:中心城区(目前1190亿元)作为全市发展的龙头,区位、交通、人才、资金等配套要素优越,发展基础最好,突破2000亿元,理应有这样的信心和担当。仁怀市(目前1364亿元)要真正发挥遵义副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突破2000亿元是完全能够达到的,这是底线要求。其他各县(市)合计(目前1166亿元),各县总量基数小,只要找准优势,开足马力,各自突破,突破2000亿元,五年实现翻番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分解,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新要求,更是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建成省域副中心的关键支撑,既有必要性,更有现实性,是科学合理的。
一、关于《实施意见》的框架和内容
《实施意见》除导语外,共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是优化城镇体系,主要阐述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增强县城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大力提升城镇品质,主要阐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城镇治理效能等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是全力做强城镇经济,主要阐述推动城镇产业提档升级、推动市场主体扩量提质、激发城镇创新创业活力、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等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是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阐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第六部分是工作保障,主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强化人地钱保障、严格督导考核等进行部署。同时,结合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有关具体要求,专门制定了《2021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任务》作为附件,以确保今年年度目标有力有序推进。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全省统一安排,现我就《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如下解读。
面请遵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勰介绍有关情况。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部分坚持"寸土寸金、惜地如金"的理念,重点突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提出通过实施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3项重点任务,推行"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到2025年,开发区总产值、亩均产出强度实现翻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绿色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等目标。
四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推进对外开放。这个部分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出通过实施构建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经济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等6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6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8.5%左右,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国际航线达到40条、洲际航线达到10条;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8%等目标。
五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高质量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这个部分重点是立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省会城市吸引力,提出通过实施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大优质教育供给、建设健康贵阳贵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人力资源服务就业规模累计达到100万人次以上,2个以上县区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新增1—2所国家级、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建有1所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等目标。
第一、《行动方案》明确的奋斗目标
到2025年,总的目标就是当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排头兵,切实增强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奋力打造全省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在全省推进"四新""四化"和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走前列。概括来讲就是"四个城市"定位:
一是成为首位度更高的省会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市常住人口达到70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
二是成为影响力更大的中心城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2.6%,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是成为生态性更强的功能城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贵阳贵安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更加强化。
四是成为幸福感更足的宜业城市。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比力争控制在2以内。
展望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高质量编制好《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的编制工作专班。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领导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在省直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多次研究讨论和修改完善,《行动方案》于今年4月12日正式印发实施。
下面,我重点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各位领导、媒体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阳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在新阶段下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在新征程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在新格局下参与高水平合作竞争的主动选择。贵阳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现"六个新突破"的总要求和"八个狠抓"的工作重点编制了《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坚决扛起"强省会"的主体责任,以"强省会"行动践行好"两个维护"、以"强省会"的实践体现好担当作为、以"强省会"的成效回应各方关切,坚决答好"强省会"的时代命题。
下面先请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嶒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在提出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同时,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做强遵义,支持遵义与贵阳共同唱好"双城记"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遵义主城区为中心,周边一小时通勤范围的仁怀、桐梓、绥阳、湄潭、金沙等城市组成的遵义都市圈,加快构建融入成渝、联动贵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到2025年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200万以上、建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遵义都市圈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组织保障。提出成立省"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对贵阳市和省有关部门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精心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提高认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力"强省会"、唱好"双城记"良好氛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贵州省"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细化落实措施任务清单》,《任务清单》提出了60条具体落实的操作方案和细化措施,明确了省有关部门、有关市(州)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省"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调度"强省会"工作推进和政策落实情况,安排部署"强省会"重点工作。"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研判、半年一督导、一年一评估工作机制。省有关部门按照"贵阳所需、省里所能",加大对"强省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制定26条政策措施、争取和安排各类资金200多亿元支持"强省会"。
七是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支持设立总部或大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建立完善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市(州)企业在贵阳贵安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保障,支持以贵阳贵安为核心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参股控股域外上市公司头部企业,支持贵阳贵安生产的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工业产品在全省推广使用等政策措施。
八是支持巩固提升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提出了推动贵广高铁达速改造、渝贵新高铁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打通轨道交通与机场安检互认,争取在贵阳航空口岸试行"离境退税"等政策措施。
九是支持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省高等教育新增规模资源重点布局在贵阳贵安、推动省市共建贵州数字科技大学、建设本科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学国际学校、争取"双一流"重点高等院校在贵阳贵安建设研究院、打造东盟国家留学中国预科基地、支持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政策措施。
十是支持实施人才强市。提出了支持探索建立市域内事业编制统筹周转调剂使用制度、探索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行政编制灵活使用政策,对编制外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实行独立的薪酬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支持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等政策措施。
四是支持强化用水用能保障。提出了支持适时调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不需省级出资的项目中央资金直接下拨贵阳市、提高产业园区接入电压等级、以园区为单位开展电力交易、倾斜安排能源消费增量等政策措施。
五是支持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提出了2021年至2025年省级分享贵阳贵安的土地出让收益全额返还、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集中超全省平均增幅部分全额安排补助贵阳用作"四化"建设项目资本金、对贵阳贵安轨道交通和重大水源工程等新建PPP项目给予省PPP重点项目政策支持、省级资金基金安排给予倾斜等政策措施。
六是支持创新和数据要素集聚。提出了支持申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实行0.35元/千瓦时的电价政策、鼓励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国产数据库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做大做强大数据交易企业、建设全国大数据交易市场等政策措施。
(二)政策措施。包括十个方面35条。
一是支持优化空间布局。提出了调整优化行政区划管理,拓展城市空间,建设以贵阳贵安为核心、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坝—清镇—修文高速公路环线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圈,支持黔南和安顺相邻县区深度融入"强省会"行动等政策措施。
二是支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提出了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权限外,将涉及贵阳贵安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贵阳贵安行使等政策措施。
三是支持强化用地保障。提出了倾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贵阳贵安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大工程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重点项目给予用地支持,对贵阳贵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实行应保尽保、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按需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下放部分土地审批权限等政策措施。
(一)引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新""四化"的重要指示,按照贻琴书记实现"六个新突破"和炳军省长"提高城市首位度和竞争力,更好支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意见》明确了实施"强省会"行动的重大意义、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提出"实施'强省会'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在新阶段下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在新征程中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在新格局下参与高水平合作竞争的主动选择",贵阳要"打造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大的中心城市、生态性强的功能城市、幸福感足的宜业城市,在全省推进'四新''四化'和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走前列,确保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在省会城市中实现赶超进位,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大城市"。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贵州大力"强省会"唱好"双城记"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城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强省会"五年行动重大部署,4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会上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贵阳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意见》。现将文件内容解读说明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2021年度省级新闻发布会第四篇章"重大工程强支撑"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贵州将全力推进城镇大提升,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做强遵义,与贵阳唱好"双城记"。4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会上印发了《关于支持贵阳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意见》。当前,贵州正以"强省会"和"双城记"为抓手,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大城小镇协调并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省会"和"双城记"工作进展,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志宏同志,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嶒同志,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勰同志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将于7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00在贵州省新闻发布厅(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大力'强省会'唱好'双城记'新闻发布会"。届时,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志宏同志,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嶒同志,遵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勰同志将出席作发布。动静APP全程图文直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