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艺人失德甚至违法犯罪频发,“饭圈”乱象丛生备受指责,演艺圈劣迹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演艺市场管理向公众征询意见,将“演艺”这个似乎只和艺人、明星相关的词与公共领域联系在了一起,可谓主管部门对于公众关切的回应:演艺需要规范,文化须有公意。
图源网络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演艺活动多数来自于市场配置,在许多人看来,演艺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这样的看法当然没有错,但有个关键的认知点却被忽略了:演艺本身的公共属性。不管来自于政府供给,还是来自于市场调节,作为文化产品,演艺活动都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作为政府供给的演艺活动,大者如重大节日的演出安排,小者如文艺院团送戏下乡进村,皆是公共服务的本分。作为市场供给的演艺活动,尽管来自于供需双方的共识达成,但同样需要有公共责任的考量:演出是面向大众进行文化传播的,坚守法律、道德、伦理的底线,是对演艺参与者最基本的要求。
图源网络
在娱乐产业化、明星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之下,艺人IP化运作极为普遍,艺人本身就是最为核心的资产,是“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基于这样的一种运作模式,演艺也往往被视为艺人个体呈现,但这一“个体”本质上是产业、利益、资本的合体,艺人只是标签与符号,甚至只是陈道明所称的“塑料演员”而已,为了利润,挖空心思包装,为了流量,费尽心机炒作。心中只有流量、利益,演艺活动只是牟利性的“生产”,将社会责任弃之于不顾也就见怪不怪了。近年一些所谓的“顶流”艺人频频“踩线”“爆雷”,就在于私欲膨胀、德不配位,甚至视法律为无物,最终身败名裂、声名狼藉。任何文化产品的供给,若利欲熏心、罔顾公意,其生产模式势必走向歪路甚至邪路。
图源网络
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征求意见稿》,将规范演出经纪行为作为突破口,进而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就是在倒逼演艺行业对于公共责任的承担。因为,演出经纪机构是演出市场的重要主体,对于演出资源配置、演出产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严格主体资质管理,规范演员从业行为,加强演出活动监管,做好粉丝正面引导,共建良好演出生态,要达到《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这些目标,最终都需要从根本上确立演艺活动作为文化供给的公共属性,让其始终在法律框架、公序良俗之下运作。如此,方能改变公众对于演艺行业的负面评价,让其健康、积极地服务于公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