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湄潭县湄江街道回龙村的一片水稻基地上,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水稻长势良好,村民正在进行田间管理。而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杂乱不堪的沼泽地。得益于村里的集中整治,这片荒地如今也变成了良田。
“以前这一片全部是茅草,我们看到土地荒着好可惜。现在栽成庄稼了,看到也高兴,不仅环境变漂亮了,而且还多了一份收益。有些土地没人在家看管,就请我来照看,一亩地我还能拿几百块的务工费咧。”湄江街道回龙村村民赵顺喜乐呵呵地说。
“经过3月份的全面排查, 我们回龙村大概有60亩的撂荒地,主要是低洼地带、沼泽地,还有因为老百姓外出务工导致未种植的田土。经过开群众会,逐一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目前这些撂荒地都已经种上了优质的水稻,就等秋天丰收了。”湄江街道回龙村村委会主任张林介绍。
整治前照片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据湄江街道统计,因受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该街道共排查出100余亩的撂荒地。这部分撂荒地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而且还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为了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今年3月份以来,湄江街道通过多种形式的整治,将这部分撂荒地全部种上了粮食作物。
“一是实行党政同责,党政班子包基地,支书、干部包网格;二是通过不断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动员群众整治边远边角撂荒地;三是由街道统一组织秧苗,方便群众有效整治撂荒地;四是党员干部齐上阵,帮助农户插秧,整治因无劳动力导致的撂荒地。”湄江街道党工委委员、街道办副主任龙玲玲介绍,目前,撂荒地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
不仅仅是湄江街道,今年以来,湄潭县其他镇街的撂荒地整治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几天,在鱼泉街道金桥村的一片坡地上,湄潭县恒普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都会组织一批当地的群众上山,进行高粱基地的管护,力争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大丰收。
“以前这些全部是荒山,后面我们用挖掘机开垦了,并全部种上了高粱。最近在补苗,每天大概有10多个工人,每个人的工钱一天100多块。我们和其他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所以高粱成熟了也不愁卖的。”湄潭县恒普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张涛介绍。
鱼泉街道的撂荒地大多都是坡地,交通不便,农民们每每上山都需要步行很久。由于年轻劳动力的缺乏,许多土地就被闲置了下来。今年3月份以来,为了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向荒地要效益,鱼泉街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村主推”方式开展整治,通过引进湄潭县恒普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把这些荒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进行集中整治,使当地撂荒地重现生机。
“我们主要通过引进经营主体来集中整治撂荒地,用于种植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鱼泉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治端说,“这不仅保障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还实现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据湄潭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排查出的撂荒地已全部整治完成。整改后,用于种植水稻、高粱、烤烟、茭白等农作物,让“沉睡”的土地焕发了生机,把撂荒地变成了硕果累累的“金土地”。
湄潭融媒体记者:李晨晨 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