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他从未惧怕过自身死伤,只担心老实巴交的父母双亲牵肠挂肚,所以打仗必须机灵点;在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战场,他很少考虑过自家利益,只担心饱受苦难的祖国母亲再遭欺凌,所以让两个孙子接过钢枪。
他就是万山区敖寨乡两河口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吴连六,一个浑身洋溢着家国情怀的铁血勇士。
近日,记者登门拜访了这位91岁高龄的老兵,感受了他的铁骨柔情。
尽管年事已高,但吴连六依然身材魁梧,威风凛凛。他告诉记者,自己18岁就配合解放军剿匪。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他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参加了著名的保卫水丰电站对空作战。
“树木都炸断完了,山坡都炸平了!”谈起那场战斗的惨烈,吴连六记忆犹新:“飞机一来,双方的枪炮打得天翻地覆。连长催我快进防空洞隐蔽,我说还有个姓秦的战友受伤了,必须背着他一起走。我力气大,背着战友一口气跑了1000多米,最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回头一看,原先那个地方都被炮弹炸焦了!”老人告诉记者,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决不能丢下不管。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吴连六和战友们毫无畏惧,牢牢坚守在监视哨位上,沉着冷静地向团部报告敌机动向。“死了伤了我一点都不怕,就怕家里爹妈难得挂念,所以打仗时自己机灵点。”老人说,看到美国兵这么猖狂,心里头没有害怕,只有仇恨,巴不得多打几架飞机下来,把他们早点赶下大海去喂鱼。
在这场对空作战中,吴连六和他的战友们配合默契、英勇顽强,共击落敌机8架、击伤10架,减轻了水丰电站的损失。而老人的双脚,却被炸弹腾起的热浪严重灼伤,至今疤痕漆黑,冬天一烤火就钻心地疼痛。
军人的阳刚,在于他有一股视死如归的血性;军人的血性,在于他有一种无私无畏的豪情。回到祖国后,部队要给吴连六立功评残,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比起那些一起出国却不能一起回国的战友,自己幸运多了。看着老人遥向天空一声长叹,记者知道,他想念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兄弟了。
1957年,吴连六挥泪告别部队,拖着尚未痊愈的双脚,回到他离开了5年的老家。先后当起了民兵连长、大队长兼会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战饥荒、搞生产、忙建设、抓创收、保安全,一干就是26年。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的心里就像在朝鲜打了胜仗一样高兴。
无论是当村干部还是做普通百姓,吴连六从不居功自傲,没有给政府和社会增加一点负担和麻烦。相反,却深情挂念着村里的事和需要帮助的人,哪家有点急事难事,他都会主动帮忙,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不计其数。“都是乡里乡亲的,哪个没得困难的时候。就像爬坡上坎一样,你拉他一手,他就上来了,你不拉他,他就会往下梭,越梭越远。”老人边摆手边说:“我是党员,做这点事不值一提。”言笑之间,显得云淡风轻。
乐于助人的吴连六,对家风家教也是相当之严。特别是对爱国主义教育,他更是时刻放在心上。5年前,大孙子吴天佳从大学投笔从戎,锤炼成了一名特种兵。去年,小孙子吴肖同又从职校毕业参军入伍,成为部队的射击能手。
两个孙子的嘉奖喜报频频从部队传来,让老人高兴得成天哼着小调在村子里转悠,时不时还要和两个孙子在电话里交流。当着记者的面,他又拨通了大孙子的视频,反复叮嘱:“佳佳,在部队你要好好听话,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了一身硬本事,你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家。把国守好了,我们的家也就好了!”
大孙子吴天佳从千里之外向爷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爷爷,你们年轻时不畏强敌,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捍卫了和平与正义,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现在请爷爷放心,抗敌有我,卫国有我!”看着自己心爱的孙儿虽然比以前黑了,但挺拔硬朗、一身正气,吴连六和身旁的老伴热泪滚动,久久没有说话。那一定是激动之后的泪涌,那一定是欣慰之后的沉默,老人一定在想,自己扛不动枪了,所幸两个孙子接过了钢枪,我大中华保家卫国后继有人,我心无忧了。
曾经风华正茂的吴连六,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青丝早已被岁月染成了白发。然而,作为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人,吴连六骨子里的那股血性却从未消退。
“当兵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不然国家养这些军人干什么。我经常对两个孙子讲,你们当兵就要当勇士,决不能当孬种!”说这话的时候,吴连六老人的眼神如钢铁般坚毅。
采访结束时,老人兴致勃勃地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激昂的歌声穿破大山,回荡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蕴藏着精忠报国的厚重情怀,饱含着守望和平的真切期待。
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杨晓敏 钱昌江 游静 陶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