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上周有铜仁宣传部门的领导来访,责我专栏文字里,鲜少提及。想想看,批评得是,然我亦有所辩解,实在说,铜仁去得不多,记忆不误的话,最近一次造访,还是在十三年前。
但我对铜仁的印象,的确颇佳。尤其是锦江河,穿城而过,大增灵气。上次去,朋友特地安排了一条小船,痛痛快快游遍,两岸风光亦好,不少河段甚至还保留了一点老样子,河岸并未以水泥石头修砌,愈觉有可人之姿。
别来经年,不知现在又是何等模样。
铜仁的美食,我大概没有太多资格去说。倒是有一处牛肉粉别致,至今不忘。具体位置已不复记忆,但肯定离城有一段距离,算是偏僻,特点是量大,肉和汤都狠命给,碗也大只,不像贵阳城里的粉店,技术好,切下肉来,真的不比纸厚多少。
硬要我讲的话,铜仁乃至铜仁地区,有一味极有特点的食物,即锅巴粉。我最早尝到,是在思南,乌江横穿县城,江面架桥,桥头便有一家粉店专营此味,且当地人也推崇,生意着实不坏。
锅巴粉也称绿豆粉,据说乃是用大米、糯米及绿豆磨浆,平底铁锅略刷油,倒入摊平,烤成薄饼状,卷起切成细条即得。锅巴粉的颜色微呈暗绿,不算劲道,更不耐久煮,好在本身就是熟食,滚水一烫便可捞起,滤干,加入佐料,拌而食之。思南那家店的主打,是盐菜肉末,淋上一勺猪油,好吃无比,我简直赞不绝口。等到返程,当地朋友热情,居然给我买了三十斤锅巴粉带回,自己留一点,放进冰箱急冻室,余下的,遍送亲友。
除铜仁地区外,黔北一带亦喜此味,随处可见。此外,我还知道的有一个黔南瓮安县,毗邻遵义余庆县,风俗相近,也吃锅巴粉。小时父母在瓮安工作,我也待过几年,不知为何,却从来没有接触过,询问方知,爸妈都在贵阳长大,不喜也不擅烹饪此物,所以几乎不会去买,因此错过一尝其味的机会。
前年到余庆出差,当天的日记写到,“这一带好几个县都吃绿豆粉,我一向喜欢,早餐找了家小馆子,配豆浆一份,可惜不好意思要第二碗。跟老板打听粉何处可买,答曰专供,不提前预订便没有,看我心诚,匀我三斤,三十元人民币”。
以前工作的单位,有一位陈阿姨,待我如子侄,她是铜仁江口人,时不时会从老家带来锅巴粉,临近中午,电话打过来,下班便不再去食堂,直接奔单位职工宿舍楼,敲门进家,等着吃就是。陈阿姨早就提前回去准备,简单一点,便炒好盐菜肉末或者糟辣椒肉丁,煮好粉,舀上一大勺,加猪油、酱油、醋、油辣椒、葱花等等调料,拌匀便可吃。
锅巴粉的一大特色是略显粗粝,气孔多,味道容易吸进去,所以吃来便倍觉入味。且锅巴粉稍微煮的时间长些或者是在碗里泡上一会,粉表面就有淀粉析出,不爱这一口者,觉得稀里糊涂,不够清爽,喜食者却偏爱其口感。
记得陈阿姨有时也会专门炖一锅鸡汤,大碗盛粉,舀入热汤,吃来便更是痛快。不过,就我各地吃锅巴粉的经验,干拌者多,甚至还有炒食,加汤的,似乎不是主流。
如今经济发展,社会开放,人的流动频繁,贵阳的菜市场里,也不时能买到锅巴粉,我买过多次,遗憾的是总觉得味道不正宗,大概比例有些不对,长煮不烂,吃起来不对路。
说起来,我还是更怀念陈阿姨家的锅巴粉,不单是滋味问题,里面还有同事邻居的情分,叠加在一起,丰富了美味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