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至28日,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在贵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 “阳明心学:返本开新” 为主题,聚焦 “回归阳明心学本源、探索当代转化路径、推动全球文化对话” 的核心目标,汇聚了近百位来自海内外的知名阳明文化研究学者,通过 “主旨演讲 — 龙场论道 — 实地考察” 的三位一体交流形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阳明心学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学术研究体系深化方面,论坛集中多方阳明研究平台的系统力量,在 “跨学科融合” 与 “前沿问题突破” 上成效显著。跨学科融合中,哲学领域学者将阳明 “心即理” 与当代心灵哲学的 “现象意识” 理论对照,发现 “主体性觉醒” 层面的理论共鸣;伦理学专家聚焦 “致良知” 与现代道德建设关联,提出 “内在道德自觉” 可操作性路径;教育学方向有学者提出阳明心学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实践,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复制样本。论坛成果已经被《阳明国际学刊》收录,并集中进行刊发,标志着阳明心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论坛培育“阳明文化转化运用”高端品牌,通过多维度研究成果转化,增强阳明文化的国内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为贵州擦亮“阳明心学诞生地”的文化名片提供了学术支撑。
面对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生活” 的命题,论坛提出 “阳明文化数字化传播矩阵” 概念,推动文化传播从 “单向输出” 向 “多维互动” 转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阳明心学核心历史场景的 “技术 + 内容” 融合模式,为传统文化年轻化传播提供样本。同时,探索 “短视频 + 互动课程” 传播路径,如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阳明悟道》纪录片、学者与传播机构合作开发的《阳明・问道十二境》系列视频,再现王阳明思想蜕变历程,擦亮了贵州 “阳明心学诞生地” 的文化名片。
此次论坛,注重 “从文本到实践” 的转化,总结了基层治理与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基层治理领域,浙江余姚的 “知行合一” 社区调解模式,以 “知行合一” 为指导,为矛盾处理提供有效方法;教育领域,贵州修文的 “致良知” 青少年德育课程,通过 “社区公益服务”“家庭责任打卡” 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培养 “道德自觉”。这些案例为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提供了 “可学、可做、可推广” 的经验。
论坛还提炼出诸多重点观点。在 “知行合一” 的现代诠释上,学者强调其从哲学命题到实践准则的双重属性,认为在国家治理领域可转化为 “国家战略决策与执行效能的统一”,对 “十五五” 规划建设极具参考价值。关于 “致良知” 的伦理价值重构,论坛讨论指出其 “返本” 于内在道德自觉,“开新” 于社会价值引领,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据悉,后续论坛计划以《阳明国际学刊》为平台集结出版相关研究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阳明学堂设立专项课题,鼓励跨学科联合攻关,强化学术支撑;继续吸引高校学生、企业青年等群体参与,扩大阳明文化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