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吃饭有好去处,增收有新出路!《人民日报》关注雷山社区食堂

人民日报
1661222280
8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贵州省雷山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社区食堂,让群众——吃饭有好去处增收有新出路(有温度的举措暖民心的行动)》。

核心阅读

去年以来,贵州省雷山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社区食堂。社区食堂不仅方便群众就餐,还为安置点的企业解决员工吃饭问题,降低企业负担,助力稳岗就业。同时,根据食材需求,食堂还向搬迁群众“点单”,发展订单种植,按市场价格保底收购。既服务民生需求,又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

中午12点,最后一个孩子被母亲接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龙头街道就业车间儿童托管中心的员工杨水青锁上门,溜达着去附近的社区食堂吃午饭。

去年以来,雷山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创新推出社区食堂,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就餐服务,同时,食材向搬迁群众购买,助力其发展订单种植,推动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为居民服务——

  解决就餐问题

  兼具多元功能

  正值就餐高峰期,杨水青走到社区食堂时,门口已排起了队。

间隔1米,打开健康码,测量体温,再用免洗洗手液搓搓手,完成一系列流程,杨水青进入了食堂。看了看菜式,今天的6元区有青椒茄子、手撕包菜、紫菜蛋花汤,8元区多了花菜炒肉。杨水青选择了常吃的6元套餐,饭卡一刷,划走6元,还剩100多元。

“厂里每个月往我们的餐卡里充值300元。”杨水青说,自己不一定每顿都去社区食堂吃,每个月300元的餐补有时还有剩余。

“中午休息时间比较短,自己做饭比较耗时,社区食堂解决了大问题!”去年10月,杨水青到就业车间儿童托管中心工作,专门负责照看车间员工的孩子,中午通常有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过去没有社区食堂的时候,有时我自己回家做饭,有时来不及就在街上找家饭馆吃一顿。”杨水青说,有了食堂以后,吃饭很方便,“盘子一收,吃完就走,节约了许多时间。”

杨水青所在的龙头街道羊排安置点有1.2万多人,搬迁群众来自8个乡镇。“搬过来以后,不少过去同村的居民不住在一起。”龙头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徐朝忠说,社区食堂也为大家相互认识和了解提供了平台。

“我们常在广场上组织群众跳跳芦笙舞、唱唱苗歌,群众参与1次活动可获得1个乡风文明积分,1分值1元钱,可以去社区食堂兑换小礼品或者抵扣餐费。”徐朝忠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民族的搬迁群众能够积极融入新的社区,“把文化活动组织起来,群众一块参加,安置点才会更有家的感觉。”徐朝忠说。

社区食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老百姓承办酒席。过去老百姓家里有什么喜事,需要在村里办酒席,都是靠邻居相互帮忙。搬迁过来后,没有场地,怎么办?社区食堂运营方贵州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介绍,社区食堂以成本价提供酒席服务。“酒席有固定菜谱,能够引导群众节俭办酒席,杜绝大操大办造成的浪费。”李峰说。

  给企业减负——

  员工共享食堂

  降低运营成本

  今年3月,当最后一袋米见底,雷山县宏鑫工艺品加工厂负责人周宏艳跑到社区食堂,一口气买了2000张8元钱的餐票,关掉了工厂员工食堂。

周宏艳所在的加工厂共有100多名员工,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办食堂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过去,周宏艳周末通常都会开着小货车,到40多公里外的州府凯里市批发市场购买下一周的食材。“去一次来回路程得两三个小时,有时还没时间去。”周宏艳说。

周宏艳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个月需要20多袋大米、15桶油,再加上水电气和厨师的人工费,食堂一个月要花掉1.8万元。“有了社区食堂,我每个月能够节约6000到8000元,关键是还省事儿!”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周宏艳可以专心做业务了。

去年12月,社区食堂运营方召集社区27家帮扶企业的负责人开了个听证会,一是为他们介绍社区食堂的功能,二是向他们听取对食堂收费的意见。“结合企业的需求和维持食堂运营的需要,我们定了6元和8元两种套餐,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李峰说。

开完听证会,雷山谷雅发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立即往食堂饭卡中充了2.7万元。如今,安置点的企业都关掉了自己的食堂,社区食堂也成为共同的员工食堂。

“我们很多项目管理人员都来自外地,家不在这里,确实很需要食堂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粤桂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粤黔调研协作一组组长徐仁泉说。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安置点的企业对解决群众就业非常重要,如何服务好他们、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雷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祖丕波说,过去家家办食堂,不仅成本高,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在车间里面既搞餐饮、又搞生产,员工的就餐环境也不好。社区食堂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便捷安全就餐问题,也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祖丕波说。

据介绍,社区食堂开办以后,羊排安置点新增了12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促群众致富——

  发展订单种植

  带动产业增收

  在雷山县永乐镇党开村,地里的花菜成熟了,羊排安置点的不少村民回到地里,忙着将花菜采摘装箱。

  今年2月,贵州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向村民们订了3000斤花菜,按照每斤1.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5月,公司派来大货车将花菜装走,不一会儿,就送到了社区食堂和雷山县各单位、学校食堂的后厨。

  “根据食堂的食材需求,我们向搬迁群众购买,按照市场价格向搬迁群众进行保底收购。”李峰介绍:“不少搬迁群众在老家还有土地,常常会回去干点农活,通过订单种植,既保证食堂的食材供应,又能够促进搬迁群众增收。”

  28岁的龙晶晶原是永乐镇村民,在龙头街道的帮扶政策下开了自己的公司,加上父母又外出务工,家中8.5亩土地闲置了近5年。去年底,龙晶晶将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收到1万元左右的流转费。

  “对于有闲置土地的群众,可以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统一种植后由公司来收购农产品。”李峰介绍,通过将闲置土地整合利用,发展食用菌、辣椒等特色农业,让搬迁群众的土地不撂荒、有收益。

  “社区食堂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祖丕波介绍:“在生产端,组织群众进行规模化种植;在销售端,由企业来对接市场,解决过去老百姓零散面对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更多的利润和产业发展的成效留给脱贫户。”

  “一头连着土地,一头连着市场,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这也是社区食堂得以为群众提供低价餐饮的一大原因。”李峰说,根据农特产品的生产情况来量身定制食堂菜单,根据食材需求和群众意见发展订单种植,实现了服务群众和产业增收的双赢。目前,依托社区食堂背后的供应链体系,每天有10余吨各类食材被送进食堂、景区和学校,带动产业增收约30万元。

编辑

任绍文

责编

李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