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岑巩:169家“家庭农场”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动静原创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1657862940
积分商场

60岁的杨长海是个“大器晚成”的农场主,从53岁开办家庭农场,到如今实现蔬菜满坡、青秧满田、肉牛满圈、牧草遍野,他用了7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创业梦”,获得了经济自由,杨长海越干越有劲。

“卖牛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平日就靠卖蔬菜和粮食赚取零花钱。”杨长海说,家里每年冬天都会卖六七头牛,收入有10多万元,上半年则靠着赶集,卖点白菜、辣椒、茄子、豇豆等时令蔬菜和花生等经济作物,一个月也能挣二三千块钱左右。

目前,杨长海的家庭农场养殖本地黄牛杂交品种21头,利用从村里流转来的30多亩土地,种植了10亩玉米、12亩牧草、4亩水稻、4亩高粱草、2亩花生和2亩辣椒,村里昔日的荒田荒土披上了绿装,摇身变成了“绿色银行”。

杨长海是贵州省岑巩县塔山村人,塔山村生态良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开办家庭农场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起初,杨长海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守着祖祖辈辈留下的一亩三分地辛勤劳作,却过着较为紧巴的日子。2015年,喜欢养牛的杨长海借助塔山村板冲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创办了一个以肉牛养殖为中心,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家庭农场,闯出了一条“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的农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利用牛粪便生产出的有机肥料,发展无公害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饲料作物等,能有效优化土质,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每年化肥和农药的费用可节约三四千元。”杨长海说,牛粪变“废”为“宝”归土还田,既生态环保,种出的牧草也长得好,养殖效益高,促进了传统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平均一头牛一天要消耗40斤新鲜牧草,这样养出的肉牛肉质细嫩,水分较少,色泽鲜润,味道鲜美,平均每斤价格要比市场价高出一元左右,还供不应求。”杨长海说,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绿色循环经营模式,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好“钱景”。目前,杨长海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州级示范家庭农场,他也从一名传统小农户变成了一名现代小农户。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深化细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把家庭农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资金、技术、保险等支持体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一大批小农户乘势而为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各家庭农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旅结合等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促进了产业兴旺,活络了乡村振兴的血脉,推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稳产增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全县有家庭农场16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州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2100亩,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71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26万元,辐射带动低收入人口830人,“家庭农场”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通讯员:周燕 陈昆)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飞宇

编审

侯莹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