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龙说夜郎 | 贵州出土的8件虎钮錞于,为何都是百姓偶然发现?

动静原创撰文:龙虎
1601344860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吴王夫差向晋侯炫耀武力,将精兵分成几个方阵,中军方阵旌旗、箭羽、甲胄皆白色,“望之如荼”,即像一片白色的野花。左军方阵,皆着赤色,即“望之如火”。这个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国语·吴语》一文,这篇文章中,吴王除了视觉上“如火如荼”的震慑晋侯,同步在听觉上,于中军亲擂战鼓,敲响“丁宁、錞于、振铎”三种乐器,于是乎三军响应,声浪震天。錞于,音chún yú,亦作錞釪或錞。我国古代铜制的军中打击乐器,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汉代。其形如筒,上大下小,隆肩。宋代金石学名著《宣和博古图》云:“其制中虚,碓首而杀其下”,将其中空、头部往下收缩的造型,进行了精准描述。今发现之錞于,大多顶部有折沿平盘,盘上立钮,钮可悬挂,以槌击之而鸣。

松桃县长兴区木树乡出土大小不等的錞于线描图(来源:贵州田野考古40年)

1962年2月,贵州松桃县长兴区木树乡一村民挖地,无意挖出5件錞于,省博征集了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4件,另一件残损过甚,未予征集。据施恩博物馆朱世学《从虎钮錞于和铜鼓看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一文,錞于多为单件出土,同一窖藏出土5件,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南石门县新安镇安乐村同一窖藏出土15件。松桃征集的这4件錞于,大小不一,最高55.5厘米,最矮44.5厘米,顶盘上均立虎钮。据省博刘恩元《錞于》一文,其中一件(编号7727)通高45.5厘米,最大肩径28厘米,重12.5斤。虎钮高6厘米,虎长10.5厘米,虎头肥大,仰头竖耳,翘尾,末端卷曲。顶盘内铸五铢钱、鱼、波浪等纹饰。五铢是汉代流通货币,而鱼纹、波浪纹的出现,猜测和古人渔猎有关。

松桃县长兴区木树乡出土錞于(编号7727)

1982年4月2日, 铜仁县滑石乡上塘村楠木堰村民王永治,在自家田地附近开荒,挖出一件虎钮錞于,并于当月15日上交县文化馆,现藏铜仁市文物管理部门。这件錞于器壁较厚,通高51.5厘米,最大肩径28.5厘米,重达32斤。虎钮全身四肢饰云雷纹,矫健欲跃,形态逼真。据铜仁文化局张国良撰文回忆,早在1948年,滑石乡农民沈老广就在此地附近挖到过一件錞于,该事被国民党马岩乡乡长谢尚均知道后,误以为虎钮是黄金(猜测可能有鎏金),便将虎钮敲下,致使文物横遭破坏,至今下落不明。

铜仁县滑石乡上塘村楠木堰出土錞于。图片为上世纪80年代拍摄

贵州目前保存最好、最完整的錞于,现藏正安县博物馆。据郑雕《银匠任正明两次经手国家文物》一文,2002年,正安县小雅镇修建中学,工人开挖地基时,从一丈多深的黄泥巴中,挖出一件宝贝。这件宝贝被石板悬空盖住,所以没有丝毫残损。挖出之后,这件宝贝被当地银匠任正明辗转从废品收购站抢救出来,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文物意识,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经鉴定,为一件战国时期的虎钮錞于。省文物局为此专门到正安县召开了表彰大会,银匠任正明也被授予“文物卫士”称号。这件錞于通高55厘米,最大肩径34厘米,盘径较大,有30厘米,底足18厘米,器形瘦长。立虎整体线条流畅,颈戴项圈,四肢粗壮有力,虎尾下垂,末端向上卷扬,全身线刻虎斑条纹,虎头上昂,张口露齿,表情温和,不威不怒。

正安县小雅镇出土錞于(来源:贵州文物精华)

贵州出土的这8件錞于,均为虎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虎钮錞于属巴文化青铜文明象征之一。巴人有“白虎之后”的俗称,据朱世学不完全统计,巴人活动区域内出土錞于123件,其中虎钮114件,另外9件为环钮、桥钮和马钮,虎钮的大量出现,猜测与巴人崇尚白虎有关。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贵州出土的这8件錞于,出土地点均是老百姓偶然发现,而不是文物部门通过正规考古调查发掘而来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这些錞于均不是墓葬出土。相对来说,文物部门比较容易调查勘探到集中连片的墓葬遗址,而对这种山坡、树脚、河边等地零星出现的窖藏,就很少能够主动发现。同时,这种情况也说明,虎钮錞于用于陪葬的现象,相对比较少见。

虎钮(来源:贵州文物精华)

《周礼》云:“少师以金錞和鼓”。《淮南子》载:“两军相当,鼓錞相望”,意思是錞于多与鼓配合使用,指挥军队在战场上的进退。这个记载,通过考古发掘找到一个实证,但不是在两军之中,而是出现在祭祀场面。1957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件西汉时期青铜贮贝器,其上铸刻一场百余人参加的“杀人祭礼”活动,场景中有一木架,架上悬挂一面铜鼓和一尊虎钮錞于。因细部铸造难度较大,显得虎钮比例过大。架下跪坐一男,双手各持一木槌,右手击鼓,左手击錞,为祭祀活动造势。又据同一地点出土的一件鎏金八人乐舞扣饰,上下两层,每层四人,其中下排右数第二个乐伎,左手腰间抱持一尊无钮錞于,右手拍击錞面。因此可见,尽管典籍中錞于为军乐,但从考古情况看,錞于即可用于祭祀敲击,也可用于歌舞。敲击方法即可槌击錞壁,也可手拍錞面,同时,用手拍錞面的无钮錞于,从器物发展来看,应该早于敲击錞壁的有钮錞于。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青铜贮贝器上“杀人祭礼”活动(局部),木架上悬挂一面铜鼓和一尊虎钮錞于

西汉鎏金八人乐舞扣饰。下排右数第二人,左手腰间抱持一尊无钮錞于,右手拍击錞面

关于錞于其声,南宋洪迈在其读书笔记《容斋随笔》有云,“其声如雷,清响良久乃绝”。又记载,其次子在湖北做县官时,于长杨县获得几尊虎钮錞于,其中“小錞无损缺,扣之,其声清越以长。”由此得知,錞于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和其形状大小、外壁厚薄、重量等有直接关系。湖南石门县一次性出土的15件錞于,已经通过实验,就是一套(不完整)具有高音和中音的编錞。此外,同一窖藏出土錞于排名第一的湖南石门和排名第二的贵州松桃,存在一个巧合。历史上石门人多是土家族和苗族,松桃亦然,但顺序相反,为苗族和土家族。这个巧合为我们追寻这两个民族和巴人后裔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点线索。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