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伴随着一首米花调时代歌,贵阳贵安2023年“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黔地锦绣 指尖芳华”苗绣精品暨贵阳民族民间手工艺展正式启幕。该展览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阳市妇女联合会、贵阳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联合主办,贵阳美术馆、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贵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贵阳市委主委陈雨青参加开幕式。
观展现场
此次展览将至7月2日结束,有100余件套苗绣精品和非遗文创产品与观众见面。这些苗绣精品均从贵州各地精心挑选,系首次与公众见面。不同于过去的藏家展,这次展览加入了非遗文创、非遗技艺展示部分,在未来的17天,每个周末市民都将在展厅看到贵阳贵安不同的非遗技艺展示。
展厅内的苗绣与文创品
展厅现场,传统与时尚
开幕式苗歌动情
此次展览聚焦的苗绣艺术生长在民间,盛开在民间。因此主办方特地邀请了四位来自田野的刺绣传承人来到现场。73岁的花溪苗绣国家级传承人王启萍坐在C位,来自花溪燕楼的花溪苗绣贵阳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刘丽,贵阳市妇女特手工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唐光会和来自贵阳乌当的苗族妇女刘芝琴也穿着盛装来到开幕式现场,以一曲苗歌拉开了展览的序幕。
开幕式上的苗歌演唱
此次展览的苗绣精品来自贵阳美术馆的馆藏,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藏品以及贵州藏家的收藏,可谓珍品荟萃,几乎全部都是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厅现场
展览在三楼的千余平方米展厅,共分为四个展区,“黔中苗绣、指尖精华”展区浓缩了贵阳贵安苗绣服饰精品,“锦绣荟萃、生活焕新”展区展示了贵阳市锦绣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的非遗文创品展示、“匠心传承、技艺斑斓”是贵州各地州市苗绣服饰精品的呈现,“拾艺之珍、传世之美”让市民近距离观看到来自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展示。
观众观展
观众观展
来自田野的几位绣娘
展厅内珍品荟萃
展厅内最老的服饰,是一套朴素典雅的花溪苗绣女装,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花溪苗绣贵阳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刘丽家四代相传的宝贝。该套装由上衣、百褶裙、围腰等组成。上衣是旗帜领贯首服,贯首服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衣服用蜡染画有老人过世后归宗认祖的标志。衣服下摆以穿纱绣法,绣了城墙、转房角、鼠牙王印等各种图案。
展馆里最老的服饰
被誉为贵阳美术馆“镇馆之宝”的“黔东南台江苗族对襟女上衣”引来不少嘉宾关注。这件服饰主要流行于贵州雷山、台江、凯里等地,衣服的肩部、袖口和衣后有辫绣、储宝绣、皱绣三种技法绣成的蜈蚣龙图案,龙身层次变换、色彩活灵活现。
黔东南台江苗族对襟女上衣上的精彩刺绣
展览上,剑河满锡绣的上衣也吸引了众人的眼光,它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绣,整件服饰微微闪光,低调而奢华。
锡绣
展柜中,还有一张1920年出版的画报残页,上面印着一百年前贵阳附近苗族聚会的场景照片。对比照片中苗族女性的服饰,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百年间苗绣、蜡染的变化。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千百年前,当苗族的祖先从黄河中下游一路南迁时,是哪一位绣娘,把那些代表着族群、村落,迁徙记忆的神秘纹样绣入她们的衣裳。”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燕达很是感慨。
而今天随着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深藏于乡间的指尖工法,也伴随高楼蔓延面临消失风险。王燕达说:“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和文创的带动,将苗绣历史厚重的文化和技艺留下来、传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贵阳市民能看到这片土地上让人自豪的东西。”
苗族蝴蝶衣
观众说苗绣神奇
展览开幕时,贵阳正下雨,但市民们看展热情丝毫不减,一大早,美术馆就聚集了众多的参观者。
初到贵州,在高校从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陈女士表示,她初见苗绣的感受是“神奇”。“苗绣中的图案和纹样充满想象力,绣娘们用这种图案的形式传达了特殊的文化信息,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参观者董先生非常认可展陈的分布方式。他说:“这次展览对苗族服饰特点进行了很好表达,让观者在看展的同时还能学习许多苗族文化。”
展览现场
主办方贵阳市文联秘书长张玉表示,此次展览是为进一步加强贵阳贵安文旅融合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传承和保护好苗绣非遗手工艺,带动苗绣产业化发展,做好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而举办。希望市民朋友走进贵阳美术馆的展厅,一起来享受这为期17天的苗绣盛宴。
民族民间手工艺体验活动现场
据悉,展览期间,还将有多位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现场展示陶艺、木雕、泥塑、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为广大市民呈现更丰富多彩的现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