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6月2日,贵州大学传媒学院星传实践队到黔南州平塘县开展了“寻梦天眼·叩问苍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角下探寻传承“天眼精神”专业实践活动。
图 1 实践队队员与前来参观的中学生一起唱歌
给南仁东写封信
在克度中学的教室里,实践队队员姚靓靓给同学们讲述着中国天眼和南仁东的故事。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信纸上写下了自己对中国天眼的理解和想对南仁东说的话。而在此之前,实践队就已经在贞丰县第二中学征集了数百封信件,反响热烈。“中国天眼究竟有多大?”“中国天眼是怎么建成的?”“南仁东先生为什么能坚持数十年做一件事?”信件的字里行间写满了孩子们对中国天眼的好奇,对南仁东先生的崇敬之情。实践队在接下来的调研采访中也紧密围绕孩子们在信件中提出的问题展开。
图 2 克度中学的学生给南仁东写信
六一儿童节当天,实践队来到平塘县牙舟幼儿园,采访了正在和孩子们玩耍的教师商小艺。采访中,商小艺给实践队队员们分享了南仁东资助她上学的故事,表达了她对南仁东的感恩之情。
图 3 实践队队员与商小艺(第一排右二)以及孩子们合影
和“大锅”合了影
中国天眼就像口“大锅”,这是实践队来到平塘县实地调研前对中国天眼的印象。“我们终于和‘大锅’合了影!”为避免电磁波辐射干扰,实践队用胶卷相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登上观光台近距离参观,实践队队员感受到了不仅是国之重器的蔚为壮观,更体会到了南仁东建设天眼的艰辛与不易。
图 4 实践队与中国天眼合影
中国天眼建成之后,平塘县克度镇一直在和这口“大锅”合着影,曾经闭塞寂静的大窝凼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文小镇。为此,实践队队员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现状。
开餐馆、建民宿、卖特产……当地百姓与中国天眼“合影”的姿态五花八门。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老百姓依托“天眼”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加速发展。
把天眼故事讲出去
实践队来到中共平塘县委党校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聆听了高级讲师石传梅以“人民科学家南仁东事迹及其时代价值”为主题的宣讲。宣讲过后,大家积极分享经历,交流经验,从精品课程到研学交流再到长效机制,研究如何围绕中国天眼打造党建品牌。
“看,这是我们制作的纪念南仁东先生的视频,还获得了贵州新闻奖。”在平塘县融媒体中心,实践队观看了关于了南仁东的电视短片。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实践队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一线记者,初步了解平塘县融媒体中心在宣传报道中国天眼的经验模式和特色亮点。
图 5 实践队队员采访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追星星的人
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里,实践队携手克度中学4名中学生开启“追星”之旅。从选址到建设再到投入使用,实践队带着同学们一步一步解开他们在信中写下的疑惑,给他们上了一堂“行走中”的天文课。
为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天眼带给当地学子的巨大力量与变化,实践队分别走进克度中学与平塘民族中学,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图 6 平塘县民族中学天文社的同学分享天文知识
自2017年平塘县决定在中小学开展天文科普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天文结缘,“追星星”的同学们走出大山,前往更大的平台续写自己的天文故事,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图 7同学们正在操作望远镜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我们都是追星星的人。”中国天眼扎根平塘,留下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寻梦天眼之旅还未到终点,星传实践队将继续携手逐梦,讲好中国天眼故事。
文字:叶鑫
图片:夏望珍、韦正凤、娄菲、高旻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