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贵阳各大商店日货充斥。为抵制日货,1932年初,以秦天真、丁树奇、饶博生、顾建中、刘子溪、贺登发、何广键等为首的“学生救国团”骨干力量,在贵阳掀起了“抵制日货”“检查仇货”运动。参加这次运动的除贵阳中学、贵阳一中、达德学校、贵阳女师的爱国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小学生。
学生们在市中心中华路举行游行,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号召有日货的商店自动交出日货。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市民的赞扬和支持,但却遭到部分奸商的抗拒和反对。“恒兴益” “协成”两家商店,自恃与军警有勾结,不仅阻挠学生验查,而且毒打了进入店堂的爱国学生,激起了群众和全市学生的义愤。爱国学生冲入各大商号进行搜查,把货架上日货摔出店铺,并封存了大量贩卖和私藏日货较多的商店,奸商们被爱国学生的抗日行为吓得纷纷躲藏起来。事后,学生们还包围了省政府,要求当局惩治奸商,查办军警头子。省主席王家烈慑于爱国群众的抗日声势,被迫出面公开道歉,下令没收奸商资产,并撤职查办了宪兵营长。之后,省政府又不得不下令通缉一些倾销日货、民愤极大的奸商。
1933年12月,省教育厅按国民党教育部颁发“中学生毕业会考规程”规定,中学应届毕业生除参加本校毕业考试外,还要举行毕业会考,企图以会考束缚学生,转移学生抗日救国的注意力,削弱抗日救亡力量。对此,进步学生又发动和组织了反会考斗争,揭露会考阴谋,迫使省主席王家烈宣布取消了会考。
除了抵制日货和反会考外,贵阳学生抗日救国团还经常利用星期日,组织宣传队在六座碑(今贵阳市民生路)搭台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主办了《救国旬刊》,由丁树奇任主编,该刊以宣传抗日反蒋,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投降阴谋为主要内容,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口号。《救国旬刊》虽然只出版了两期,但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抗日救国团的骨干还组织了读书会,讲读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籍。
与此同时,省内其他地区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遵义各校学生宣布罢课,全市学生、工人、商人和市民共3000多人,举行了示威游行。独山爱国师生在九一八之后组织“夜呼队” “夜哭队”沿街道痛哭大呼。“要求政府出兵抗战”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情景十分感人;赤水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