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他,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发现自己好像回到了40岁、30岁甚至20岁,到最后,和婴儿无异。
这可不是现实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而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片截图
“阿尔茨海默病,简单来说,就是大脑中某区域出现了本不该有蛋白质沉积,导致脑细胞受损,进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贺电说。
↑视频来源:《东方卫视》
“一系列症状”,究竟有哪些?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的其中一集,就带着观众走进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日常、痛苦和内心纠葛。
《人民日报》转发《人间世》的微博
“得了这种病,他们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床,有时会用牙膏给亲人打电话,会怕忘记自己是谁,把一辈子整理成24本相册……”在纪录片中,医生李霞这样描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得了这种病,他们的人生就如同下了一场“白茫茫”的雪,而脑中珍贵的往事,也会随着飘落的雪花被无情埋进过去的时光里。
将阿尔茨海默病统称为“老年痴呆”不科学
相关数据统计,每三秒钟,这个世界上就会有一个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190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疾病。或许是因为读起来太拗口,在民间,阿尔茨海默病还有一个更通俗的称呼——老年痴呆症。
这是个看似“精准”的别称,“老年”二字——拎出来阿尔茨海默病高发人群的年龄特点,“痴呆”二字又归纳总结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种种临床表现。但现实中,阿尔茨海默病究竟是不是“老年痴呆”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贺电正在为患者做评估
据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贺电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结构能力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精神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发展分多个阶段,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时,患者体内就已经发生病理改变,但未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个时期患者记性正常,没有其他症状,但病理改变已经发生。如果不对可控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后期会逐渐出现症状,逐渐演变为轻度认知损害,3至7年后进展为痴呆。
贺电正在为患者做评估
贺电还表示,目前,已有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可靠方法,通过认知量表评估、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或PET-CT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生物标志物、基因分析等方法可以实现早期诊断,从而实现早期干预。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没有发展到出现痴呆症状的阶段,为什么要称之为痴呆?”因此,贺电认为,将阿尔茨海默病统称为老年痴呆,有些以偏概全。在阿尔茨海默病进入痴呆症状前的一段时间,患者有轻度认知下降,但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称为轻度认知障碍期,此时期是诊断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时期。
患病老人们只是留不住珍贵的记忆
“什么时候你觉得老了呢?不是别人喊你‘老头儿’的时候,而是病房里有人突然说了一句我们是‘三等公民’的时候。‘三等公民’,怎么还有这样的阶级身份?后来我才明白,‘三等’原来是醒来等吃早饭,早饭吃完等午饭,午饭吃完等晚饭,这不就是‘三等公民’吗?要是真是如此,你确确实实是老人了。”这是纪录片《人间世》中蔡步洲老人日记本里的一段话。
蔡步洲展示他珍藏的老照片
正如“三等公民”一样,“老年痴呆”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病老人的常用称谓。因为患者得病后会出现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特征表现,在正常人眼中,这无异于人傻掉了,但这并不是我们能称他们为“老年痴呆”的理由。
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可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他们出现的种种症状跟他们是否“痴呆”无关(至少目前尚没有明确其发病原因),他们只是留不住珍贵的记忆,但是他们跟别的老人相比更需要照顾和关爱。所以,请不要用“老年痴呆”这一带有明显歧视的称呼来指代他们,他们同样需要尊重。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人,我们能做什么?
“再高的地位,他不能带走什么,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带走,唯一情感他可以带走,他需要这个。”纪录片《人间世》中一心照顾患病姐姐的田大叔说道。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阿尔茨海默病人在遗忘中爱与被爱,他们更需要家人与社会的关爱。一场大病,为患病老人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但一场大病,也可以让我们看到爱的意义与人性之光。
就像纪录片中呈现的那样,儿子会抱起自言自语、目无其他的患病父亲,在其脸颊上落下轻轻一吻;弟弟会哄着偎在床上、不识亲眷的患病姐姐,包老人家爱吃的小馄饨;妻子辛苦照顾患病丈夫多年,也只说了一句“我不在乎外界对我的评论,但是我在乎我自己对他的问心无愧”。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可以提高患病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
(实习生卢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