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一个破陶罐两枚旧铜板,是他保存了68年的“红色传家宝”

动静原创
1626347520
积分商场

“传家宝”里悟初心,红色基因永流传。在遵义市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陈列着一个破陶罐和两枚铜板,它们被一位老乡保留了68年。在这两件“传家宝”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这是一个过去在当地农家常见的土陶罐,罐身破了一个口子,周围还有好几条裂缝,陶罐的主人简单修复之后,又用篾条把它重新编扎起来继续使用。而一旁的这两个铜板上面,刻着“四川铜币”的字样,已经有了斑驳的铜锈。这组文物,搜集于2003年,捐赠者是习水当地居民赵奇志。

赵奇志讲述了土陶罐和这两个铜板的故事:

1935年2月,一支部队途经习水县二郎坝,这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子里的赵老汉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已经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了壮丁,只剩下小儿子赵奇志。快天黑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狗叫声,赵老汉赶紧让赵奇志躲起来。不久之后,几个衣衫褴褛,却精神抖擞的士兵走了进来,很有礼貌地向他借锅烧水。赵老汉赶紧把屋里的吊锅拿了出来,慢慢在交谈中,赵老汉发现这些兵很和气,不像来抓壮丁的,才把躲进了树林的赵奇志叫回来帮着烧火。

第二天,为了表示感谢,这几个士兵主动帮忙挑水,却不小心把他家的土陶罐给打碎了。“打烂百姓的东西就要赔,这是我们红军的规矩”,说罢,一位士兵从兜里掏出了仅有的两枚铜板,递给赵老汉说:“我们只有这些钱了,如果不够的话,将来我们一定给你补上。”赵老汉这才知道,这支军队叫“红军”。

红军走后,赵家父子一直没舍得用掉这两枚铜板,他们觉得这是那支“和和气气”的军队,留给他们的一个“念想”。而这份念想,一珍藏就是68年。直到2003年,赵奇志才把作为“传家宝”的两个铜板和破陶罐一起捐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记住红军的这段故事。这个破陶罐和两枚铜板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要赔偿”。文物为证,对纪律的严格遵守,对初心的牢记不忘,培育了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敌人的法宝,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生命根基。

记者

周雅婷 孔维薇

编辑

谭笑

责编

李佳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