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提出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推动避暑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研学探险游、体育健身游同步快速发展。作为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贵州各地不断加强对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开发,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可协同推进,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生态人文内涵和旅游品牌影响力。
梵净山景区:坚持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蘑菇石、金顶、万卷书等景点打卡留念,感叹梵净山的秀丽风光。
游客们纷纷表示这里生态环境很好,设施很完善,看起来也很舒服,更有游客称赞没见过这样的景色。
为保护梵净山生态环境,景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一管理、共抓保护等原则,科学布局配套旅游设施,并严格控制单日游客总量。
梵净山管理局太平管理总站副总站长张鸿告诉动静记者,申遗成功之后,日游客的承载量控制到了八千人,并根据季节、疫情进行限流。“在核心区域实行林管员、护林员网格式管理,对保护区周边的河流进行了河道整治,也对游客行为进行规范。”他说。
位于梵净山东线的江口县还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加大了对梵净山核心区的保护。当地积极打造的云舍、亚木沟等景区有效实现了对游客的分流。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景区仍接待游客110万人次,门票收入2300多万元。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目标
江口县结合当地特色
着力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业务
江口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龙超说:“江口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加快构建‘一山、一城、一带、三环、多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高度融合发展,实现文体旅高度融合。”
施秉: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 提升旅游新业态
为丰富旅游产品
今年
施秉县云台山景区
新打造了绣球花走廊带
贵州省杉木河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冉建云介绍说:“绣球花是从景区大门至坪山脑种植,我们在樱桃湾会打造一片绣球花花海,颜色有四五种。”
加大开发的同时,景区也非常注重保护,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景区结合当地民俗,开展了花灯、龙灯、稻田捉鱼等旅游体验项目。同时,当地正加快邻近的杉木河白沙井景区的有序升级,增加夜间漂流、玻璃悬廊和民宿等业态建设,计划今年5月前投入运营。
海龙屯:保护与发展并重下的“文旅融合”
遵义市汇川区的海龙屯古军事屯堡是中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见证,2015年7月,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贵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海龙屯核心景区铁柱关,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的巡查勘测,全面排查文物安全隐患。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遗址保护管理科科长王翔兵告诉动静记者。在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的同时,管理部门借助高新科技手段,打造了多媒体互动文旅展厅,游客可通过触摸屏点选主题阅读和阅览其相应的200个主题文献内容,深入感受海龙屯的历史文化。
来自陕西的游客詹洁说:“旅游时,我们不仅要自觉去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也要让我们的后代都能去爱护它。”
据了解
正在实施的“海龙屯建设项目”
以保护性的建设方案
深入探索文旅融合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江继义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推进旅游产业化,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保护传承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土司文化博物馆的展陈、数字遗产的展示、文创产品的升级、研学旅行基地的打造,让海龙屯真正成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国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