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金刚川》这部电影,不简单…
00:00 / -今日陪伴曲《奉献-韩寒》
早之前,在《金刚川》的第一支短短一分多钟的预告片里,我看到硝烟滚滚的画面,就知道这注定又是一场枪林弹雨的博弈。
看完电影,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借此来形容这部影片,真的太适合了。
影片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过桥,唯有这样,增援的战士和战备物资才能抵达前线,这场仗才有赢的胜算。
然而敌军为了让我军知难而退,屡次前来突袭,造成大量死伤,可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在这部影片中找不到一个贪生怕死、想要放弃的人,每一个人都心怀热忱,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里拼尽全力。
桥梁被炸毁了,他们就迅速到前方探查损毁面积,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桥梁的搭建、修补,甚至有人不惜暴露自己,也要给过桥任务争取时间。
当我看到敌军在空中紧皱眉头、对炸毁多次却依旧被修复得完好无损的桥梁百思不得其解时,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讲述热血战士的电影了,它更是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如同钢铁般坚不可摧的精气神。
同样让我动容的,还有影片中每个人物的真实感。
张译扮演的张飞,他朴实聪慧,在战场上谨慎认真、百折不挠,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誓死也要战到最后,像极了生活中天分不够却很努力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向来都是越挫越勇。
而吴京扮演的关班长,一个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别看他平时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爱抽烟、爱损人,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时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坦然,让人潸然泪下,谁都没预想到,这个角色竟是这样的结局。
由李九霄扮演的刘浩,则更显真实。一开始,他心心念念着能拿到荣誉奖章,在又一次收到修桥任务时表示出了不满,说自己是来打仗的,不是来修桥的。
偏偏,战争的残酷让他明白了,在战场上,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看似不起眼的修桥任务,却决定了这场仗的成败与否。
或许我们都曾是刘浩,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才逐渐变成了像张飞和关班长那样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的人。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个视频,主题大概是"外国人最想问中国人的问题",有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白人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说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工作的时候,总是会被身边的中国人能吃苦的毅力所折服。
她说:"为什么你们总是那么坚强?不休息难道不会累吗?"这个问题简单却饱含意义,"中国人能吃苦"这样的信息似乎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确实是苦过来的,要比吃苦,或许还真的没有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有毅力。
而现如今,当一个人步入社会、成家立业,肩上的担子随之变重,责任如此之大,能做的真的就只有拼命地往前冲,又怎会轻易选择逃避?
就像影片中年方十八的军人们,忧国忘家,舍身取义,因为他们深知,唯有迎面而战,才有可能换来家国的平安。
大概我永远也忘不掉,影片中那个讲述故事的军人吃力地站在桥上的场景,虽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但他能感受到身后仍然有一群人正拼命地往前冲,那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坚定。
随后,才迎来了影片的高潮,当敌军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我军再次建起一座大桥,而这座大桥,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敌军的侦察员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愣在空中,报告着现场情况:"大部队已经过江,现在再攻击他们没有意义了,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他们。"
中国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刚开始总是不被理解、受尽嘲笑,觉得这只不过是以卵击石的自不量力罢了,可他们终究还是低估了中国人的勇气和决然,不战到最后一刻,真的难分胜负。
战场是无情的,但因为心之所望,所以无畏,所以无惧。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谢谢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可爱的人,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如今的和平。
今年发生了很多事,更让我们明白,眼前琐碎的日常有多可贵。最可爱的人们,愿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