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一年几度频居家,解馋全靠记忆,而“记忆里的葡萄分外甜”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71847020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一年几度频居家,这次是因为“中招”了。

好在家里吃的不缺,尽管不宜外出,食物乃至营养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虽“阳”而不影响食欲,不免有些馋。于是只好在记忆里拣选,聊以解之。

有种说法是记忆总归不大靠得住,有研究认为出于某种保护机制的左右,我们会有选择性的记忆忽视和自我免疫能力,而获选者多为好的回忆。

最近大学校友群里热闹,除了讨论“阳”与“未阳”及其周边话题,也会谈到校园往事。今年恰逢母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不巧恰逢突发状况,于是也没机会观摩,而传闻按照原计划应该盛况空前。回忆我读大学时,大概全校学生不过三千来人,一届不超过八百学生,如今早已扩大到数万人的规模,新建部分堂皇气派,却始终感觉隔阂,倒是幸亏老校区还在,据说曾经一度想砍掉的老树也未能尽砍,大模样基本如故,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我的青春期记忆,跟饮食有关的似乎特别多。深情回顾,老是会泛起一股子浓浓的油烟味,不知道是不是和那年头总是吃不知餍足有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已经颇为发达,学校食堂之外,林林总总还有不少个体经营的小店,我所住的宿舍楼背后,便是著名的小吃街,炒菜粉面,一应俱全。只是囊中羞涩,真去光顾的机会不多。自幼习书,在学校也还薄有名气,所谓技不压身,很快便排上了用场,到我毕业前夕,小吃街上,起码三分之一的店家的牌匾或者价目表出自我手,油漆涂料墨汁,弥不有之,各色各体,颇可夸耀。当然,没有润笔费可收,好处是有一顿好饭吃,平时上门,点一碗面条,比其他同学的分量总要多一点,这便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多出了不少饱足感。

二十多年前的时尚,流行港台式的长发,我也不例外,迎风飘扬,以为美甚。前不久碰到一个同时期的校友,自我介绍毕,他突然猛醒似的指着我几近“劳改犯”式的短发,“我想起来了,你以前留长发,到小吃街吃面时,一手拿筷子,一手得把头发捋起来,不然就掉到面汤里面了”。一边说,还一边比划,当着一大桌子人说这样的不堪往事,得承认内心是崩溃的,却只能尴尬赔笑。

说到大学时的美食,有两件尤其记忆深刻,想必前后同校的朋友都会赞同。

第一个,是粮油站旁边的早餐摊点,有一家成都锅盔,热腾腾、油锃锃,略加肉末葱花,淡淡地带一点花椒味,一元一枚,狠狠心买两枚,吃下去腹犹果然,当时的理想之一,便是有钱了狠狠吃个够。工作以后,在大西门发现一家,到现在也还喜欢吃,偶尔会去买一枚,一枚足矣。

再一个,大概是本校学生独占的记忆。每至晚间,小吃街某大叔便支起一口油锅,专营各种油炸食品,常见的比如火腿香肠、豆腐洋芋之类,也只寻常,其最具特色也最受追捧的,是一味油炸香蕉,以面糊层层裹之,色泽焦黄,香甜无比,兼能充饥,真可谓穷学生的恩物。老板对人,颇有亲疏之别,有个传说,传他家有亲戚是中文系的老师,所以对系上的学生要偏心照顾些,而方式也特殊,是炸时会多选大只一点的香蕉,且多裹上一层面糊,越发地饱满壮硕,持而啃之,昂然过市,大概脸上不无几分傲娇之色。

这么多年过去,唯独炸香蕉再不曾吃过。钱钟书先生有一句著名的妙语,“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记忆中的美味,真吃到嘴,搞不好觉得不过尔尔,与其破坏这美好,不如就让它留存在记忆里好了。

钱钟书先生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李佳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