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黔东南州台江县的24位村民,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一支当地独有的舞蹈——反排木鼓舞。过几天,他们即将出发上海,参加一个大型晚会。
排练得如何?一起来看看!
↓↓↓
怎么样,传承人教的动作你会了吗?这个舞蹈可不简单哦,舞蹈分为五个章节,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由踏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反排木鼓舞的动作与传统舞蹈讲究“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进退有仪”正好相反。动作充满了力量,奔放畅达无拘无束,苗人随木鼓的节奏而舞蹈,舞蹈极具特色。
据了解,反排木鼓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源起于苗族每十二年一次的鼓藏节祭祀,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
而在榕江县,县民族歌舞艺术团的19名少数民族演员们正在进行侗族琵琶歌《心心相印》的排练。排练厅里,青年男女“含情脉脉”,生动演绎侗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谈恋爱”的吧?
哇,排练厅的空气都超“甜”的!这首歌演绎的是侗族男女青年“行歌坐月”的一种以歌传情、以唱定亲的恋爱方式,男生弹奏琵琶和牛腿琴,女生一边刺绣一边唱歌,双方一来一往,以歌对答,有时对歌直到天亮。长此以往,男女心生爱慕,感情日益深厚,终成眷属。
侗族琵琶歌以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分布在贵州南部,流行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三江一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榕江县民族歌舞艺术团的演员也曾将其带到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惊艳世界。
据了解,反排木鼓舞与侗族琵琶歌都将亮相在上海录制的“长江之恋”长江流域十二省市国庆主题晚会,会有怎样的惊艳呢?请持续关注动静新闻客户端,我们将继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