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扶贫路上,杨波用坚实步伐丈量海嘎村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助力当地脱贫,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共产党员公仆情怀。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杨波,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贵州的大山里,他今天分享的是《十一载坚守扶贫路 青春留在海嘎村》
大家好!我叫杨波,是原大湾镇海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去年5月刚结束驻村。11年驻村,与海嘎群众朝夕相处中,让自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幸见证和参与到了农村发生翻天履地变化最不平凡几年,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和战友,结交了很多的亲人和朋友。
2010年,28岁的我,在机关工作5年后,怀着深深的农村情怀,辞别了家人,毅然报名驻村来到了海嘎。踌躇满志的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可是,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距离。认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就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人的想法,只要努力和实干,就一定能胜任工作。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和当初想象渐去渐远,我开始打退堂鼓。当我把痛苦告诉父亲时,想象中得到需要的安慰和理解,这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乡村老教师却严厉地责问我:如果农村工作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那国家还派你们去干什么?你一个农村出来的人,难道这点苦都吃不了吗?……父亲的话是对的,仔细去回想,确实,如果这里的群众都把日子过好了,都不需要帮助了,那还要我们来干什么?正因为他们无法改变自身现状,才需要我们通过外力的作用去助推他们得到现实的改变,我再一次坚定了驻村的信念。
工作中,我们不光要去帮助群众在生产生活等物质方面得到提高和转变,更要通过我们的加入,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走进他们心里,去影响、去引领、去感染,让群众思想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长大,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当我们离开时,会欣慰发现,这里的群众,他们已然学会了自己走路。这才是我们党和国家开展脱贫攻坚的初衷和目的。
11年来,悲辛交集、苦辣酸甜历历在目,收获与遗憾交织,亲情无法代替。11年驻村,让我觉得最宝贵的,是学会了如何做农村工作,同时结交了一帮交心的亲戚和朋友。是海嘎,让我得到了历练与成长;是海嘎,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是海嘎,教会了我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海嘎,让我没有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海嘎,让我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悟;是海嘎,让我无愧于父母的多年养育和恩情。
把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最好的青春年华,就要选择去做最对的事情。
图片:邵小芮
实习记者周楚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