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九味书屋丨百年党史·天天学习——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三)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1629938820

(来源:《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爱国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贵州军阀政府对之采取的态度是由起初的不合作、不阻挠发展到后来的阻挠、破坏。在贵阳,他们利用收买少数学生散布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爱国学生对这一卖国论调予以了严厉的批驳,指出在关系到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必须动员全国力量一致抗日,御敌于国门之外。教育厅长陈公亮为秉承蒋介石之意,亲自召集学生开会,强制学生放弃抗日反蒋,少数被收买的学生还对爱国学生进行要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爱国学生气愤地痛打了陈公亮,并冲散了这次压制学生抗日救国的会议。

青年学生的这些爱国行动表明,大敌当前,无论反动当局如何压制人民的爱国意愿,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仍会不断高涨。同时显示,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一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救亡运动,即将在贵州全省掀起。 

1934年1月,中共毕节支部建立后,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方面团结进步青年,在原“女子初中班”和“抗敌后援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抗日救亡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的工作;一方面为进行抗日斗争,准备在滇黔交界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打算在军阀犹禹九的部队中拖出一部分武装组建抗日武装。不久,毕节党支部成员转移贵阳后,继续组织“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文艺研究会”等团体,秘密学习进步书籍,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抗战必胜信念。 

1934年,中共党员周守如从重庆脱险后转移到遵义,以办“女子职业社”作掩护,在知识界进行抗日和革命宣传。1933年至1934年中共党员曾慕琴、周司和也相继从四川转移到遵义,在他们的宣传引导下,遵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以遵义三中、女中为基地,成立了遵义“学生自治研究会”,通过购进和秘密阅读进步书籍开展进步活动,激发了遵义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1934年,以遵义三中、女中和社会上的一些进步人士为基础,建立了“反日反帝大同盟遵义总部”,把遵义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

胡刃 吴雷

责编

石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